大腸埃希菌是什么病
大腸埃希菌又叫做大腸桿菌, 是人體和動物不可或缺的單細胞生物。 大腸埃希菌的致病物質多見于血漿凝固酶, 并且根據不同的致病性, 致瀉性大腸埃希菌是可以分為腸道致病性大腸埃希菌、集聚性黏附性大腸埃希菌等, 所以當腹瀉出現較為嚴重的情況, 都應該先找出具體的病因。
大腸埃希菌, 俗名大腸桿菌(革蘭氏陰性短桿菌), 周身鞭毛, 能運動, 無芽。 是人和動物腸道中的正常棲居菌。 大腸埃希菌的致病物質之一是血漿凝固酶。 根據致病性的不同, 致瀉性大腸埃希菌被分為產腸毒素性大腸埃希菌、腸道侵襲性大腸埃希菌、腸道致病性大腸埃希菌、腸集聚性黏附性大腸埃希菌和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5種。 部分埃希菌菌株與嬰兒腹瀉有關, 并可引起成人腹瀉或食物中毒的暴發。 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O157:H7是導致1996年日本食物中毒暴發的罪魁禍首,
中毒表現
不同的致瀉性大腸埃希菌引起的中毒, 癥狀各不相同。 ①產腸毒素性大腸埃希菌引起的中毒主要癥狀是水樣腹瀉、腹痛、惡心、低熱。 每天腹瀉可達8~12次。 ②腸道侵襲性大腸埃希菌的中毒癥狀與志賀菌引起的痢疾相似, 發熱、劇烈腹痛、水樣腹瀉、糞便中有少量粘液和血。 ③腸道致病性大腸埃希菌引起的中毒主要癥狀是發熱、不適、嘔吐、腹瀉、糞便中有大量粘液但無血, 有約20%患者有呼吸道癥狀, 感染的癥狀通常比較嚴重。 ④腸集聚性黏附性大腸埃希菌引起的中毒癥狀成年人表現為中度腹瀉, 病程1~2天。 嬰幼兒多表現為2周以上的持續性腹瀉。 ⑤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引起的中毒, 一般3~10天發病, 常有突發性的腹部痙攣, 有時類似于闌尾炎的疼痛。
緊急處理
排除毒物, 必要時進行催吐、洗胃和導瀉;對癥治療;抗生素治療, 首選氯霉素、多粘菌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 對于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感染者, 應慎用抗生素, 因抗生素非但不能縮短病程, 反而會增加發生溶血性尿毒綜合征的機會。
中毒預防
不吃生的或加熱不徹底的牛奶、肉等動物性食品。 不吃不干凈的水果、蔬菜。 剩余飯菜食用前要徹底加熱。 防止食品生熟交叉污染。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 食品加工、生產企業特別是餐飲業應嚴格保證食品加工、運輸及銷售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