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寶寶打預防針屁股腫了

預防針是現在必須要去注射的一種, 寶寶在一出生醫院會給我們一張預防針注射明細單, 需要拿著這張注射的預防明細單, 到婦幼保健站去注射疫苗, 寶寶每個月都需要注射, 但是因為考慮到每個小孩子的身體體質不一樣, 所以有的在打完預防針以後, 針口會出現紅腫疼痛的現象。

原因

1、注射量少(一般肌肉注射一次最多4毫升, 而靜脈注射一次可達數千毫升)。

2、不方便(要脫衣服。 "為了保護患者隱私, 每次肌肉注射都在屏風遮擋下進行。 ")且比較疼, "長期使用還易引起皮下硬結以及淤血症狀, 有的針劑甚至會引起肌肉萎縮"。

3、肌肉注射的隱退和靜脈注射的"興"起, 與抗生素的誇大宣傳、"從眾"心理和醫院收益也有一定關係。 有調查顯示:門診注射室裡輸液病人近一半是主動向醫生提出的。 作為患者, 都希望病能快點好, 因此點名打吊針, 醫生勸其服藥反而不高興。

反正患者高興, 醫院來錢, 醫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也慢慢認同。 而另外的患者看見別人好的快, 也要求打。 有些醫生看見靜脈注射來錢, 也改變給藥方式。 久而久之, 大家的習慣慢慢被改變。 無論是醫務人員還是患者本人, 已經習慣患病就靜脈注射。

靜脈注射不僅給患者帶來"方便", 也給醫院帶來更多的利潤。 "打一天吊針的費用平均是打'屁股針'價格的數倍。 "

安全用藥警示

肌肉注射日漸冷落, 靜脈注射盛行也帶來了新的安全用藥問題。 "靜脈注射也有弊端, 不良反應通常較重, 發生頻率也比較高。

""吊針"雖然純度很高, 可是仍然不能避免存在不溶性微粒, 微粒通過"吊針"的終端過濾裝置進入人體, 輕者造成血管局部迴圈障礙, 引起血管栓塞。 重者可造成血管局部堵塞供血不足, 並導致組織缺氧, 產生水腫和靜脈炎。 更嚴重的是異物還可從血管侵入組織。

安全用藥的四個原則是安全、有效、經濟、適用。 因此能口服藥物, 最好不採取注射的方法, 能肌肉注射最好就不採用靜脈注射。 即使必須注射的也應該儘量減少注射的次數, 同時減少注射劑聯合使用的種類。 "醫生不要濫開靜脈注射, 患者具有客觀的治療態度, 不要一味求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