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生兒額頭上有小白泡

當寶媽在照顧新生兒小寶寶的時候, 會發現當小寶寶出生后不久, 在臉上, 耳朵和額頭會長有一些小白泡, 這樣的現象讓很多的新手寶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甚至會認為寶寶是患上了疾病, 其實這個小白泡就是比較常見的粟粒疹, 也就是我們在生活當中, 常見的痱子, 只要正確護理就會消失的。

新生兒額頭上有小白泡

新生兒額頭上小白泡, 最多見的就是新生兒粟粒疹。 主要是由于皮脂腺功能沒有發育完善。 這種小白泡不用特殊處理的, 絕大部分四個月內可以逐漸消退。 如果小白泡比較多, 而且基底部發紅, 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涂抹, 有一定止癢收斂的作用。 同時小白泡避免抓撓, 一定要做好新生兒寶寶的皮膚護理, 因為新生兒寶寶皮膚屏障功能差, 這些小皮疹抓破以后非常容易感染。

粟粒疹癥狀

1、紅色粟粒疹

又稱紅痱子, 一般發病比較急, 而且是寶寶最常見的痱子。 多表現為分散分布、極癢并伴刺痛、燒灼或麻刺感的紅色斑疹和丘疹, 頂部可以看見針帽大的水皰或膿皰, 皮損會融合。 暴露于炎熱環境數天至數周起病, 通常發生在間接摩擦的部位, 如肘前窩、腘窩、軀干、腹部和腹股溝。

2、膿皰性粟粒疹

又稱膿痱子。 膿痱子是痱子中癥狀級別最高的, 較難痊愈。 在發生膿痱前, 有其他皮炎導致汗管損傷、破壞或阻塞而誘發, 一般由紅痱子發展而來。 膿皰明顯、淺表并與毛囊相分開。 瘙癢性膿皰最常見于間擦部位、四肢曲側、陰囊和臥床兒童的背部。

3、深部粟粒疹

又稱深痱。 由于汗液在真皮上層特別是在真皮—表皮交界處汗管溢出引起。 常見于嚴重和反復發生紅色粟粒疹的患者。 皮損為密集的皮色小水皰, 內容清亮, 不易擦破, 出汗時增大, 不出汗時縮小。 當皮疹泛發時, 全身皮膚出汗減少或無汗, 面部、腋窩、手足可有代償性出汗增加, 可造成熱帶性汗閉性衰竭或熱衰竭, 患者可出現無力、困倦、眩暈、頭痛等全身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