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偶爾吐血是怎麼回事

吐血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急性腸胃炎或者胃及十二指腸疾病導致的, 需要患者調整好自己的腸胃情況, 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不能吃辛辣食物。 偶爾吐血還有可能是因為消化道發炎引起的, 也有可能是因為肺癌引起 , 患者應該要引起重視, 避免肺癌的存在, 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吐血怎麼回事

1、急性胃腸炎引起的吐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嘔血與黑便,其中主要根據血便之性狀來判斷黑便者往往是上消化道出血,因一般情況下,上消化道出血時,血中血紅蛋白的鐵與腸內硫化物結合成為硫化鐵,大便呈柏油樣黑色但如出血量大,腸蠕動過快,則出現暗紅色甚至鮮紅色的血便。 洗胃後胃抽取液帶有鮮血時則為胃以上消化道出血,但應排除因胃管對黏膜的操作性損傷。

2、胃及十二指腸疾病引起的吐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嘔血與黑便,其中主要根據血便之性狀來判斷黑便者往往是上消化道出血,因一般情況下,上消化道出血時,血中血紅蛋白的鐵與腸內硫化物結合成為硫化鐵,大便呈柏油樣黑色但如出血量大,腸蠕動過快,則出現暗紅色甚至鮮紅色的血便。

洗胃後胃抽取液帶有鮮血時則為胃以上消化道出血,但應排除因胃管對黏膜的操作性損傷。

3、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引起的吐血

食管炎即食道炎,泛指食管黏膜淺層或深層組織由於受到刺激或損傷,食管黏膜發生水腫和充血而引發的炎症。 化學性刺激包括胃酸、膽汁、烈酒以及強酸、強鹼、藥物等;物理性刺激包括燙的食物、飲料,食管異物(魚刺等)嵌頓,長期放置鼻胃管等。 由於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導致食管局部受損,或患者本身抵抗力下降導致結核桿菌、真菌(念珠菌)或病毒感染亦可引發食管炎。 臨床最常見的是胃酸反流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

出現吐血該怎麼辦

1、病人吐血急救措施

吐血後的症狀輕重,與出血速度,出血量多少有關。 救護人員要儘量準確記錄出血量,如是一茶杯還是一臉盆。 大嘔血時,病人頭暈,無力,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腳發涼,暈厥,血壓下降,脈快無力,每分鐘可達120次,表現為失血性休克,應積極搶救。

救護人員不能離開嘔血病人身邊,密切觀察病人,一旦發生休克徵兆,及時送醫院治療。

有時病人已停止嘔血,不可麻痹大意,以防止繼續內出血。 抓緊時間送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2、消化性潰瘍伴出血的治療

輸血輸液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和穩定生命體征是重要環節;同時給予全身藥物止血,如生長抑素25μg稀釋後靜脈滴注,以後每小時注入250μg,治療24~48小時有止血作用。 組胺H2受體拮抗劑能減少胃酸分泌,有助於止血、潰瘍癒合,可選擇西咪替丁0.8g/d或法莫替丁40mg/d,溶於500ml葡萄糖中,靜脈滴注。 也可選用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40mg/d加入補液中滴注;內鏡下局部止血,可選用局部噴灑1‰腎上腺素液、5%孟氏液、凝血酶500~1000u或立止血1~2ku。 或者於出血病灶注射1%乙氧硬化醇、高滲鹽水腎上腺素或立止血。

或者應用電凝、微波、鐳射止血,常可獲得良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