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需要多走動嗎
很多妊娠懷孕之後都有會胎位不正的問題, 在懷孕的早中期孩子還比較小發育沒有完全, 所以胎位位置不確定, 這時候不太適合自我矯正。 但是在懷孕後期就需要調整胎位了, 而且必不可少, 正確的胎位有利於順產對胎兒和孕婦都有好處。 本文介紹了胎位的自我矯正方法, 一起來看看吧。
胎位不正需要多走動嗎
1、自我矯正法
妊娠28周以前, 由於羊水相對較多, 胎寶寶又比較小, 在子宮內活動範圍較大, 所以位置不容易固定。 懷孕32周以後, 寶寶生長迅速, 羊水相對減少, 此時胎寶寶的姿勢和位置相對固定。 所以在懷孕32周以後, 如果寶寶還是“胎位不正”就基本上等於確定了, 當然也不排除極少數胎寶寶來個“意外之舉”。 所以胎位不正最合適的糾正時間為孕30~32周之間。
准媽媽可以嘗試一下和胎寶寶說話的方法哦!“寶寶, 頭要向下喲, 來個前滾翻吧。
另外, 可採用“胸膝臥位”法, 具體操作如下:孕媽媽跪在硬板床上,
做胸膝臥位前應自解小便, 松解褲帶。 此方法的優點是不需要任何條件和設備, 只要在家堅持練就行, 缺點是練習時孕媽媽可能出現腰酸、頭暈、噁心等現象, 常不能堅持。
2、外回轉術
外回轉術是在孕媽媽懷孕8個月以後, 胎位不正時所做的運動。
在做外回轉術之前, 孕媽媽須自行做胸膝臥位元糾正運動, 其目的是讓落入骨盆內的胎兒的臀部或足部能往上浮, 以後即可自然的回到正常的位置。 一旦膝胸位運動無效, 才採取外回轉術。
醫生會考慮從外部進行倒轉, 讓胎兒來個180度的翻轉, 然後用腹帶把腹部包裹起來, 維持頭位。 具體做法是用手在腹壁上摸到胎兒的頭後, 把胎兒的頭慢慢轉到骨盆腔裡, 再把臀部推上去。 當然做這種治療必須由醫生來做, 如果自己亂來, 弄不好, 會導致臍帶纏在胎兒脖子上或發生胎盤早剝。
這種運動需要醫生、助產士的協助,
外回轉術最好在空腹狀態下實行, 所以在實行之前, 應避免進食。
如果外回轉術成功, 當天適當的系緊腹帶下方, 2、3天不要洗澡, 也不要輕易走動。
假使做了外回轉術, 仍無法恢復正常胎位的話, 就要斷然地以不正胎兒自然生產, 這樣反而比較安全。 若輕舉妄動, 可能造成更大的危險。
胎位不正6大原因導致
原因一:孕婦的羊水過多, 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範圍過大, 胎兒能夠自由的在更加廣闊的空間內活動, 活動過大時就會影響到胎位, 使胎位變得寬鬆。
原因二:多胎、羊水過少等, 本來可以孕育一胎的子宮, 現在因為多胎或者羊水過少等原因就會造成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範圍過小,
原因三:骨盆狹窄、前置胎盤、巨大胎兒等, 使胎頭銜接受阻。 無法使胎頭有良好的位置, 發生擠壓等, 使胎位不正。
原因四:產婦腹壁鬆弛, 腹壁鬆弛會造成腹肌對子宮失去支撐, 沒有彈性, 變得鬆弛從而導致胎位不正。
原因五:胎兒畸形、子宮畸形等造成子宮腔的空間發生變化, 從而使得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範圍發生變化, 從而引起了胎位不正的現象。
原因六:臍帶太短, 胎兒獲得不了足夠的營養, 影響胎兒發育, 使得胎兒生長過慢, 使得活動的空間變大, 從而導致胎位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