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萎縮性胃炎多久能治好?

萎縮性胃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 不過近些年萎縮性胃炎在趨于年輕化, 大多數萎縮性胃炎患者在身體出現癥狀的時候, 由于沒有引起重視, 結果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 身體出現上腹部疼痛, 食欲減退, 還有惡心以及嘔吐的癥狀時, 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做檢查, 萎縮性胃炎多久能治好?

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 目前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癥治療, 通常難以使萎縮病變完全逆轉, 所以對于重度的萎縮性胃炎病變應該做到定期隨訪。

萎縮性胃炎的患者平時應該注意飲食衛生, 避免刺激性飲食和飲料不用或者慎用對胃黏膜有刺激的藥物。 并且要積極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它與胃癌的關系比較密切, 所以萎縮性胃炎的病人應該定期復查胃鏡及幽門螺旋桿菌。

引起胃萎縮可分為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 生理性多與年齡相關, 是胃老化的過程。

人老了, 常有腺體的萎縮, 皮膚萎縮變薄可出現皺紋、口腔唾液腺萎縮可引起口干, 那么隨著年齡的增長, 出現不同程度的胃萎縮也理屬正常, 因此, 到了一定的年齡, 胃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胃萎縮。

當診斷為萎縮性胃炎后, 不用驚慌。 50歲以后胃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

如果確定是生理性的萎縮, 無須大驚小怪, 世界上沒有常生不老的人, 那么也沒有永遠不萎縮的器官。 多數人出現這種胃萎縮是無須治療的, 也就是說并不是老年人就一定要治療。 但少數人因為胃萎縮可以引起胃脹氣不適等消化不良癥狀, 則可以借助藥物調理, 如口服保護胃粘膜藥物、補充消化酶、加用促動力藥物和中藥調理等。

病理性的萎縮性胃炎需要治療。 引起病理性胃萎縮可能是炎癥, 也可能發展為胃癌。 應用保護胃粘膜的藥物、根除幽門螺桿菌, 常可以使炎癥引起的萎縮性胃炎完全恢復正常。

腸上皮化生是萎縮性胃炎的一種表現形式。 很多人對腸上皮化生極為恐懼, 以為出現腸上皮化生就離癌變不遠了。 這完全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癌變率其實很低。 只有伴有明顯的異型增生(又稱高級別上皮內瘤變), 癌變率才會較高, 需要及時治療。 即便是重度的萎縮或重度的腸上皮化生, 只要沒有明顯的異型增生是不會癌變的,

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癥狀。

萎縮性胃炎或腸上皮化生如果出現了異型增生就可能會發生癌變, 因此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是輕度的異型增生(低級別的上皮內瘤變)可以每年做次內鏡檢查, 監測復查便可;如果出現了重度的異型增生(高級別的上皮內瘤變), 則須要住院治療幾天, 在醫院可以在內鏡下行一種叫ESD的微創治療手術, 可使疾病愈合。

總之, 萎縮性胃炎是很普通的一種病, 如果是老年人, 可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性胃萎縮, 沒有消化不良的癥狀無須服藥;如果是炎癥引起的萎縮性胃炎可以口服藥物治療;如果是真正的癌前病變也可以通過內鏡下的微創手術, 均可使疾病完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