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寶寶藥量吃多了怎么辦

都是第1次當家長, 沒有什么太足的經驗, 所以在給寶寶吃藥的時候, 總是會給寶寶喂的量比較多, 因為考慮到藥物里面也是會有毒素的, 而且副作用還相當大, 所以家長會很擔心和焦慮, 害怕孩子因為吃的藥量太多, 影響到身體健康, 其實藥物的種類還是有很多類型的, 來看看給寶寶在用藥的時候, 需要掌握的幾個原則。

嬰幼兒藥物使用的4項原則

父母對藥物的使用方法越熟悉, 孩子的健康就越有保障。

原則1:用法用量要精準。 不論是藥品的使用時間、頻率, 還是次數、用量等, 都需要父母嚴密管控。 一旦超出劑量, 就容易引發中毒, 而劑量過少則不易達到療效。 就1歲以前的嬰幼兒來說, 最好以藥水為主, 不但用量精確, 寶寶也更易于接受。

原則2:使用方法經醫師確認。 雖然大部分嬰幼兒用藥對腸胃的傷害都很小, 在飯前或飯后服用均可, 但具體的使用方法仍需經過醫師確認,

才能保證收到最好的療效, 同時將對寶寶身體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原則3:盡量不混合用藥。 某些藥物與乳制品相結合后會導致藥效降低, 因此不建議把藥物加入牛奶中食用, 此外, 葡萄柚汁會讓藥物的劑量相對變高,

也建議避免并用。

原則4:不自行服用藥物。 使用藥物最忌吃別人的, 或是自己以前剩下的。 即使是類似的癥狀, 但只要不是專業醫師, 在判斷上也很容易出錯, 畢竟前后病因可能有很大不同, 況且藥物也可能出現過期、變質等種種問題, 實在不適合繼續使用。

除非出現特別緊急的情況, 比如寶寶高燒不退, 已經影響到神智清醒, 否則在送到醫院診斷前也不要自行服用藥物, 以免影響醫師的診斷。 尤其是退燒藥, 只能讓孩子暫時性退燒, 并不會讓病痊愈, 如果一直使用藥物反復退燒, 就很容易給孩子的肝腎增加負擔, 建議不要經常使用, 還是由醫師先確認病因, 然后再對癥用藥。

TIPS:吃藥前5項檢查

(1)藥物種類是否正確。

(2)是否標示有特殊注意事項。

(3)是否仍在保質期。

(4)藥量是否正確無誤。

(5)大人雙手是否清洗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