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一歲半寶寶走路老摔跤

一歲半的寶寶在走路的時候老是容易摔跤這是很正常的一個現象, 但很多家長們就會在看到這種情況發生以后非常心疼自己的寶寶, 從而讓他們不要再去經常走路, 這對于他們學走路反而是不好, 其實在這個時候就一定要讓他們嘗試著走路, 可以給他們做好防護措施, 從而避免走路的時候摔跤。

1.第一階段(十至十一個月):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 當父母發現寶寶能扶著東西站立很穩時, 就可以開始嘗試走路了。

2.第二階段(十二個月):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 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 如此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力量, 并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3.第三階段(十二個月以上):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 接下來要讓寶寶學習不扶東西也能走2、3步, 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的訓練。

4.第四階段(十三個月左右):此時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力量,

以及身體與眼睛的協調性之外, 也要著重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

5.第五個階段(十三至十五個月):如果寶寶已經能行走良好, 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 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奇心, 使其正常獨立行走。

寶寶出生10個月以后, 一般都會有嘗試走路的強烈愿望, 這是寶寶學走路的黃金時間, 家長應該好好把握這個時期, 幫助寶寶順利學會走路。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 寶寶在10個月到1歲半左右開始學走路都屬于正常, 每個寶寶學步時間的早晚有個體差異。 因此, 家長不必過于糾結孩子到底從多大開始學步。

由于兒童骨骼、關節、韌帶正處于發育時期, 平衡穩定能力不強, 鞋后幫如果太柔軟, 腳在鞋中得不到相應的支撐, 會使腳左右搖擺, 容易引起踝關節及韌帶的損傷, 還可能養成不良的走路姿勢。 因此, 童鞋的后幫應硬挺、包腳, 以減少腳在鞋內的活動空間。 童鞋的鞋面(尤其是頭部)如果太軟, 會難以抵抗硬物對腳趾的沖撞, 加上寶寶走路有用腳踢東西玩的習慣, 過軟的鞋面既不結實, 又不安全。 不過, 腳背處的鞋面還是要柔軟些, 以利于腳部的彎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