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痛與病理疼的區別
孩子在長身體的時候經常會跟家長說自己這裡疼那裡疼的, 去醫院檢查卻沒有什麼問題, 時間長了家長們就會對孩子這種行為產生狼來了心理, 導致孩子身體真的出現疾病缺沒有及時就診醫治, 延誤了病情。 下面給家長們介紹下生長痛與病理疼的區別有哪些, 家長們一定要來瞭解一下哦~
醫生指出, 生長疼痛多發於5至10歲, 正在長個的小朋友身上。 處在生長期的孩子骨頭生長如果比肌肉生長更快, 就會拉扯肌肉而產生疼痛, 這是正常的生長現象, 家長完全不用擔心。
這種生長疼痛很好辨別, 一般在半夜發生, 膝蓋、腳踝關節、膝關節處, 或麻或痛, 程度有輕有重, 持續幾個晚上就會消失。 下次發作時仍持續幾個晚上後消失。 腿部沒有紅腫, 按壓腿部肌肉也不會疼痛, 並且不會影響走路。
正在長個子的孩子腿疼, 很多家長都會聯想到缺鈣, 但其實, 補鈣與生長痛無關, 鈣充足的孩子也可能出現生長痛, 補鈣對生長痛的緩解也沒多大幫助。 長個子與生長痛也沒有關係, 有生長痛的不一定就代表長得高, 沒有生長痛的孩子也可能長得很高。
3、生長痛如何緩解
既然不是病理現象, 那麼生長痛是否有辦法緩解?醫生表示, 生長痛是正常現象, 不需要採取措施。 吃點維生素B1和維生素B6, 能起到營養神經, 緩解神經牽拉疼痛的作用, 但作用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 千萬不要隨意服用止痛片, 且這種疼痛還沒嚴重到需要吃藥的地步。
生長痛是肌肉痛, 疼痛斷斷續續;青少年關節炎則會表現出關節紅腫, 疼痛位置會發生變化;病理性的骨痛疼痛持續時間長, 疼痛強度大;扭傷或者骨折, 按壓會有疼痛, 骨折部位會紅腫;兒童白血病也可能表現出骨痛, 但可能伴隨發燒、貧血、臉色蒼白等症狀, 骨和關節都會有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