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辨狹窄
二尖辨狹窄是在臨床醫學上十分常見的心臟類疾病, 它主要是由人體的風濕熱引起的心臟發炎引起的一種心臟瓣膜性疾病。 長期的二尖辨狹窄會導致人呼吸不暢發生困難或者咯血等症狀。 所以在發現二尖辨狹窄的時候應該及時就醫治療, 否則後果會更加嚴重,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些關於二尖辨狹窄的病因及治療方法。
一 病因
二尖瓣狹窄是風濕性心臟瓣膜病中最常見的類型, 其中40%患者為單純性二尖瓣狹窄。 由於反復發生的風濕熱, 早期二尖瓣以瓣膜交界處及其基底部水腫, 炎症及贅生物(滲出物)形成為主, 後期在癒合過程中由於纖維蛋白的沉積和纖維性變, 逐漸形成前後瓣葉交界處粘連、融合, 瓣膜增厚、粗糙、硬化、鈣化, 以及腱索縮短和相互粘連, 限制瓣膜活動能力和開放, 致瓣口狹窄。 罕見其他病因包括老年性二尖瓣環或環下鈣化、先天性狹窄及結締組織病等。
根據二尖瓣瓣口面積, 可將二尖瓣狹窄分為輕、中、重度:
1.正常
二尖瓣瓣口面積4~6cm2。
2.輕度狹窄
二尖瓣瓣口面積1.5~2.0cm2。
3.中度狹窄
二尖瓣瓣口面積1.0~1.5cm2。
4.重度狹窄
二尖瓣瓣口面積
二 臨床表現
1.症狀
(1)呼吸困難 肺靜脈高壓、肺淤血引起。
(2)咯血 長期肺靜脈高壓所致的支氣管小血管破裂有關。
(3)咳嗽、聲嘶 左心房極度增大壓迫左主支氣管或喉返神經引起。
(4)體循環栓塞、心衰及房顫出現相應臨床症狀。
2.體征
(1)心臟心尖區第一心音增強 舒張期隆隆樣雜音及開放拍擊音(開瓣音)為二尖瓣狹窄的典型體征。 第二心音與開瓣音間期表示二尖瓣狹窄程度, 間期越短, 狹窄越重。 第一心音亢進及開瓣音的存在提示瓣膜彈性尚可。 舒張期雜音響度與瓣口狹窄程度不一定成比例。 在輕、中度狹窄患者, 雜音響度與舒張期二尖瓣跨瓣壓力階差成正比, 狹窄越重壓力階差越大, 雜音越響。 但在重度二尖瓣狹窄患者, 雜音反而減輕, 甚至消失, 呈“啞型”二尖瓣狹。 心前區可有輕度收縮期抬舉性搏動及心尖部常觸及舒張期震顫。
(2)二尖瓣面容及頸靜脈壓升高 重度二尖瓣狹窄可出現二尖瓣面容及頸靜脈壓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