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股骨長多少算大長腿

因為通過B超檢查可以檢測出小寶寶身體的發育狀況, 也可以推斷出小寶寶是否處于正常的發育范圍之內。 除了雙頂徑指標之外, 股骨長也是推斷小寶寶身體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 而大多數的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小寶寶可以擁有大長腿, 因此小寶寶的股骨長多少算是大長腿呢?

現在很多媽媽都非常注意B超單上的數據, 其中, 股骨長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股骨長是大腿骨的長度, 是判斷胎兒生長發育情況的一項指標, 也是計算胎兒體重的一個重要數據。

其實, 股骨長偏短, 長大了個子也不一定矮的。 有很多因素決定寶寶的身高。

股骨長的測量有誤差 股骨長是醫生用B超測量出來的一個數據, 我們在做B超的時候會看到一個黑白的圖像, 醫生憑著經驗判斷, 在股骨的位置劃線, 然后測量出股骨長的數據。

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 股骨長的測量和人為關系非常大, 劃線的準確性決定著測量的準確性, 醫生測量的誤差肯定是存在的。

胎兒在測量時并不是一個靜止的狀態, 不會像大人一樣配合醫生的檢查, 照樣我行我素, 胎兒不同的體位, 測出的股骨長也會不同。 胎兒處于蜷曲狀態,

股骨長就會便短。 因此, 也會帶來誤差。 在30周以后, 股骨長的誤差經常在2周左右。

寶寶的比例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 在胎兒期, 胎兒頭部占身長的比例隨著胎齡的增加而變化, 身子逐漸拉長, 比例逐漸趨于協調。 剛出生的嬰兒也不是一個縮小的成人, 看著頭大身子短, 以為長不高的樣子。 但是出生后, 比例還會改變。

寶寶的頭部占身長的比例是這樣的發展規律:胎兒期二分之一, 嬰幼兒期四分之一, 成人八分之一。 所以胎兒期的股骨長偏短不代表以后就會矮, 還要看后天的發展。

寶寶的身高不是股骨長一個數據決定的 股骨雖然是最長的一塊骨頭, 但是寶寶的比例并不是統一的協調一致, 股骨偏短, 也只是代表大腿偏短, 不代表上身也偏短。 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 同樣的身高, 有的朋友腿短身子長, 有的朋友腿長身子短。

如果寶寶的上身長, 也會是一個高個子呢! 身高和遺傳因素有關, 但后天還有發展空間 身高和遺傳關系很大, 占70%, 但是后天還有30%的發展空間。

寶寶出生后, 決定身高的因素還有很多, 營養、睡眠、運動、環境、疾病都會影響寶寶的身高。

所以, 寶寶的股骨長偏短, 也不要揪心, 后天還是有很大希望長高的。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 我們看到股骨長短于標準值, 也不用緊張, 在孕期補足營養, 后天努力培養, 孩子身高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