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肌無力怎么檢查

肌無力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癥狀, 這種癥狀對于患者而言, 也是一種風險比較大的疾病, 因為肌無力癥狀如果不能在早期得到緩解的話, 那么在發病后期, 患者甚至會出現無法行動的問題。 而想要確診自己是不是肌無力的話, 是需要進行一些醫學檢查的。 下面, 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肌無力的相關知識!

一、概述

肌無力主要表現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無力, 易疲勞, 活動后癥狀加重, 經休息后癥狀減輕, 一般病情嚴重、病程長, 且難治。 各種年齡組均可發生, 多發生于15~35歲, 男女發病比約1:2.5。 起病急緩不一, 多隱匿。 癥狀可暫時減輕、緩解、復發及惡化, 常交替出現, 經休息和使用抗膽堿酯酶藥物治療后部分恢復。 兒童型重癥肌無力指新生兒至青春期發病者, 除個別為全身型外, 大多局限為眼外肌。

二、病因

各種因素導致神經-肌肉接頭(NMJ)突觸后膜上乙酰膽堿受體(AchR)功能發生障礙,

出現肌無力的表現。 根據受累肌肉范圍和程度不同, 一般分為眼肌型、延髓肌受累型及全身型。 也有極少數暴發型起病迅速, 在數天至數周內即可發生延髓肌無力和呼吸困難, 各型之間可以合并存在或相互轉化。

三、檢查

血清AchR-Ab測定;騰喜龍試驗;Ach酯酶檢測;可疑藥物及毒素檢測等。

四、鑒別診斷

應與重癥肌無力(MG)、Lambert-Eaton綜合征以及其他類型肌病等疾病相鑒別。

五、治療原則

針對病因治療。 酌情采用采用血漿交換及抗膽堿酯酶藥治療, 如嗅吡斯的明(吡啶斯的明)等緩解肌無力癥狀。 停服致病藥物,

維持呼吸功能, 試用葡萄糖酸鈣、靜脈滴注鉀鹽, 逆轉運動終板傳導阻滯, 服用抗膽堿酯酶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