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出月子就來月經,
也有的人在哺乳期後才來月經,
出現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
這主要是因人而異,
影響月經的因素有很多,
與生活習慣,
飲食習慣都有密切的關係,
與精神因素也有的關係也比較密切,
因為它受下丘腦的調節。
下面具體瞭解一下月經相關的疾病與治療。
1、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主要病因在於下丘腦-垂體卵巢軸調節功能的失調。
對於青春期功血,
由於下丘腦垂體的調節功能未成熟,
與卵巢未建立穩定的週期性調節和正回饋,
FSH持續低水準,
LH無高峰形成,
卵泡雖有生長卻無排卵,
到達一定程度,
則卵泡閉鎖。
雌二醇(E2)偏低不能形成正回饋。
而更年期時,
卵巢功能衰退.卵泡數明顯減少。
卵泡對促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
E2分泌明顯減少,
FSH水準升高,
因不能達到雌激素的正回饋水準而無排卵前LH峰,
發生無排卵性功血。
育齡期功血則有多種機制,
如受身體狀況的影響,
回饋機制不協凋;外周雄激素轉化為雌酮,
增加了雌酮轉化而來的E2水準,
破壞了E2的週期性變化,
使FSH/LH比率失調,
無LH峰,
無排卵等。
亦有不明原因的FSH/LH比率偏低,
影響卵泡成熟,
E2過低而不引起正回饋,
無排卵。
治療原則是以週期或序貫補充雌孕激素達到止血或週期性月經的目的,
育齡婦女還可進行促排卵,
建立正常卵泡發育週期。
2、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最常見的婦科內分泌疾病之一,
最新研究估計,
育齡期婦女PCOS的發病率約為4%~12%。
PCOS的主要的臨床特徵表現為排卵障礙、月經不調或閉經、不孕、多毛、痤瘡、肥胖等。
而其典型的內分泌特徵則是:高LH/FSH比值、高雄激素血症、高雌酮血症、高催乳素血症、胰島素抵抗等。
PCOS的主要治療方向是降低LH和雄激素水準,
改善胰島素抵抗,
小劑量促排卵以建立卵泡的正常發育微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