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打青霉素的副作用

青霉素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種抗生素, 對于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治療具有相當不錯的效果。 青霉素不僅是抗生素, 還是處方藥, 這類藥物是需要慎用的, 得由醫生決定是否可以用藥。 很多人擔心打青霉素的副作用。 那么, 打青霉素的副作用有哪些?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處方藥

副作用就是過敏反應, 如蕁麻疹、白細胞減少、哮喘發作等等, 偶爾可見過敏性休克。

但是一旦青霉素出現過敏性休克的, 必須就地搶救、吸氧、腎上腺素搶救治療。

相對來說青霉素的副作用比其他的抗菌素要小, 但是它的致命性副作用也就是過敏性反應。 一旦發生過敏性反應是很嚴重的。

適應癥

青霉素用于敏感菌或敏感病原體所致的感染。 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體炎、猩紅熱、心內膜炎、丹毒、蜂窩織炎和產褥熱等。 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中耳炎、腦膜炎和菌血癥等。 梭狀芽孢桿菌引起的破傷風和氣性壞疽等。

1.對由A組β-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咽炎、猩紅熱、蜂窩織炎、化膿性關節炎、肺炎、產褥熱及敗血癥, 青霉素G有較好療效, 為首選藥物。 以上重癥感染, 靜脈滴注給藥每天4次, 每次120萬~160萬U。 咽炎的治療至少應給藥10天, 以確保致病菌自咽部消除,

以免以后發生風濕熱。 化膿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腦膜炎(腦膜炎)與心內膜炎應采用大劑量青霉素G(每天1000萬~2000萬U)靜脈給藥。

2.其他鏈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B組β-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和糞鏈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膿性腦膜炎(腦膜炎)、心內膜炎和敗血癥等感染。 肺炎鏈球菌對青霉素G高度敏感, 可首選青霉素G治療。

3.腦膜炎雙球菌或其他敏感菌引起的腦膜炎:青霉素G不易透過正常血-腦脊液屏障, 進入腦脊液的量不多, 但在腦膜受炎癥損害時通透性增加, 因而大劑量治療有效。 成人起始劑量每天1000萬~2000萬U, 分4次靜脈滴注。

4.淋球菌引起的淋病:淋球菌原對青霉素G敏感, 但近年來耐藥菌明顯增多,

有的高度耐藥, 因此需根據敏感試驗結果決定是否選用青霉素G, 治療量也應根據敏感程度來確定。

5.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梅毒:青霉素G仍為主要治療藥物。 對于二、三期梅毒或一期較重病例特別是有早期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的病例都應該用大劑量青霉素G治療, 每天500萬~2000萬U, 靜脈滴注, 治療3~4周才有穩定的療效。

6.革蘭陽性桿菌引起的感染:破傷風桿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引起的感染應該用青霉素G同時加用抗毒素治療。 青霉素在皮膚科主要用于以下疾病:(1)梅毒。 (2)淋病。 (3)其他如猩紅熱、蜂窩織炎、丹毒、類丹毒、膿皮病等。

應用青霉素前除做皮試外, 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⒈要到有搶救設備的正規醫療單位注射青霉素, 萬一發生過敏反應, 可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搶救治療。 在注射過程中任何時候出現頭暈心慌、出汗、呼吸困難等不適, 都要立即告訴醫生護士。

⒉注射完青霉素, 至少在醫院觀察20分鐘, 無不適感才可離開。

⒊不要在極度饑餓時應用青霉素, 以防空腹時機體對藥物耐受性降低,

誘發暈針等不良反應。

⒋兩次注射時間不要相隔太近, 以4~6小時為好。 靜脈點滴青霉素時, 開始速度不要太快, 每分鐘以不超過40滴為宜, 觀察10~20分鐘無不良反應再調整輸液速度。

⒌如果當天有注射青霉素史, 在家中出現頭暈心慌、出汗、呼吸困難等不適, 應及時送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