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體溫低是哪個病的前兆

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5攝氏度, 一般高于或是低于這個溫度, 說明身體處于一個不健康的狀態, 這個時候就要需要檢查確保身體健康。 體溫過高我們都知道可能是發燒了, 只要有針對性的治療就能快速降溫, 而低溫就是比較頭疼的問題, 可能是身體免疫力過低、也有可能是疾病的前兆, 那么, 是怎么回事呢?

1、體溫低是哪個病的前兆

激素分泌失調,激素分泌失調會引起血管收縮和擴張出現異常,血液循環功能的下降,當血液循環不能正常進行體溫調節的時候,身體就開始發冷,其實這也被看作是氣血不和的表現。

缺鐵,鐵元素是制造血紅蛋白的重要材料,而血紅蛋白又擔負著運送體內氧份的任務,特別是女性朋友,因為月經會導致鐵的流失,比較容易引起體溫下降,嚴重的還將引起缺鐵性貧血。

身體的免疫力不足,免疫力是人體抵御疾病的能力,健康的朋友身體各項功能運轉正常,都需要充足的免疫力,免疫力異常的話,身體狀態就會低下。

所以免疫力不足的人,體溫會偏低一點,并且特別容易生病。

體溫低是哪個病的前兆

2、體溫低的危害

體溫低于36℃時,身體就會顫抖以產生熱能,且伴隨黑眼圈,鼻頭、面色、手掌發紅,嘴唇發紫等癥狀。

現代女性中,由于壓力增加、不愛鍛煉、睡眠飲食不規律等因素,畏寒癥患者增多。 體溫下降造成血液循環不良,白細胞不能正常工作,免疫力降低,哮喘、肺炎、風濕病等疾病自然會找上門來。 低于35℃:對老人最致命。 體溫降到35℃時,被稱為低體溫癥,患者自覺畏寒怕冷、皮膚濕冷、四肢冰涼、不愿起床,走路困難,當老年人的體溫低于35℃超過24小時,容易出現心跳驟停。 體溫降至28℃時會出現室顫,最終可致心臟停搏;降至25℃時,患者呈昏迷,反射消失,瞳孔大小不等,對光反應微弱;降至20℃時,心臟將停止跳動。

3、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

36℃~37℃:免疫力最強。 石原結實認為,正常的體溫意味著基礎代謝率正常,血液中充滿新鮮氧氣和養分,能提升白細胞的功能,有助于抵抗病毒、細菌的入侵,增強免疫力。

有資料顯示,體溫下降1℃,基礎代謝下降12%左右,免疫力會下降30%左右。 一天中,體溫最低的凌晨時段,往往也是死亡高峰期,哮喘、失眠、抑郁癥患者的早醒,也容易發生在這個時段。 下午體溫較高,也是身心狀況最佳的時候。

體溫低是哪個病的前兆

體溫低怎么辦

1、洗個熱水澡。 澳大利亞研究發現,在35℃~40℃熱水的浴缸中泡澡,能促進血液循環,使毛孔張開、神經放松,有助清潔皮膚,增強新陳代謝,消除疲勞。

2、經常快步走。 人體的“產熱大戶”是肌肉,而下肢的肌肉很豐富,經常快走能鍛煉下肢肌肉,讓基礎體溫升高使身體充滿活力。 建議每天步行一萬步,穿合腳的鞋子及透氣性好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