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嬰兒握拳和智力發育

我們都知道嬰兒出生之後, 手大部分都是會有一個握拳的動作, 因為他們出生就會具有這種本能, 這種本能也體現著兒童的智力發育, 所以在寶寶小的時候根據寶寶的一些動作就能夠看出寶寶的智力是否在正常發育, 而寶寶的智力發育對寶寶來說是特別重要的, 那麼嬰兒握拳和智力發育有什麼關係呢?

新生寶寶手應該是什麼姿勢?

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月, 寶寶的手大部分時間是呈握拳狀態, 拇指被其他四個指頭包在裡面, 有時會伸出來。 這是因為寶寶大腦皮層發育尚不成熟, 對手部肌肉活動調節能力有限, 造成屈肌的力量要強於伸肌, 所以寶寶總是攥著小拳頭。

當然, 由於個體差異, 也有些新生寶寶的手是呈伸展狀態的, 但如果寶寶的生長發育指標一切正常, 吃喝玩睡也挺好, 媽媽則不用過於擔心。

隨著月齡的增加, 寶寶的神經系統會逐漸發育成熟, 屈肌的力量就會逐漸減弱, 伸肌的力量逐漸增強, 二者會逐漸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這時, 寶寶的小手就會呈現出自然的狀態了。 如果超過4個月後, 寶寶的手仍然持續握拳, 不能張開或者拇指內收, 就要警惕小兒腦癱疾病。

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腦癱?

家長可以通過以下兩方面, 來判斷寶寶是不是腦癱:

1、握持反射

新生兒出生後, 醫生會在24小時內給寶寶進行第一次身體檢查, 除了體格檢查, 還要做一些神經學檢查, 要進一步評估新生兒的感覺、動作以及反射反應等, 以瞭解新生兒的神經發育狀況,

其中就包括握持反射。

握持反射又叫抓握反射, 是嬰兒出生時就存在的一種原始反射。 健康的新生兒因為有這種反射, 抓握會非常有力, 幾乎可以抓著你的手指將自己整個身體吊起來。 但袋鼠麻麻提醒各位爸爸媽媽, 不要嘗試這種危險的行為, 因為寶寶並不能控制這種反射, 隨時可能突然將手放開。

如果你想感知寶寶是否有握持反射,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一根手指放到寶寶手裡, 看寶寶是否能反射性的攥住你的手指, 這樣你便可以直接感受到寶寶的力量。 不過新生寶寶還不會自主放手, 家長需要在寶寶不注意時才能逃離他的“小魔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