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寶寶為什么會有自閉癥

許多家長們在發現自己寶寶患上自閉癥以后都是不敢相信的, 找不到任何的原因, 其實自閉癥的誘發因素還是非常多的, 大部分還是和心理原因, 或者是遺傳有一定的關系, 不過現在很多患兒都是找不到真正的原因, 所以沒法對癥下藥的, 那么這個時候就只能是去采用一些相關的心理治療。

1.心理理論 (theory of mind) Baron-Cohen等(1995) 提出自閉癥者系因缺乏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狀態所造成的, 因此有無法認知他人臉部表情、或傳達情感困難(但是能理解喜愛和簡單的情感)、不會表達手勢、無法理解他人有不同的訊息、無法區辨真實與外表、不會想象或欺騙假裝、亦無法處理會話中的新舊訊息等社會溝通障礙。

2.情感論 (affect theory) Hobson (1989,1990,1993) 解釋自閉癥者因為無法接受或響應他人情感表達之內在情感缺陷, 因而在嬰幼兒期沒有必要的社會性的經驗以發展出社會性理解的認知能力。

這說明了自閉癥者的相互注意協調能力(joint attention)及模仿缺陷, 但無法解釋零碎天賦、視覺優勢及仿說等癥狀。 不過, 此說法呼應了肯納的主張。

3.執行功能 (executive function ) 論 Ozonoff (1992) 認為自閉癥者可能是前額葉功能損傷造成的, 因此有固執而刻板的常同行為、有限的興趣表現、笨拙的動作模仿、自我中心的社會互動、欠缺情感反應、及高層次的抽象認知缺陷等癥狀。

4.中心連貫薄弱 (weak central coherence) 論 Sperber 和 Wilson (1986) 主張自閉癥者系因其訊息處理能力無法將外界環境刺激轉變成有意義的訊息, 再將新舊訊息加以連貫起來, 所有才會有精于積木排列組合或優異的機械性記憶力等零碎天賦的表現。

從上述的假設可以看出無論是堅持哪一種假設仍無法圓滿的解釋自閉癥所有癥狀。

1.無語言型:通常會被誤認為聽力有問題或是失語癥。

2.立即仿說:分為有變化有彈性的仿說、沒有變化沒有彈性的仿說。 前者被視為自閉癥兒童具有表達溝通的意圖;后者多半不具有溝通意圖。

3. 延宕仿說:在一段時間之后喋喋不休地重復某些字、詞、成語、句子、整首詩或是歌曲, 同樣也會有溝通性或非溝通性之分, 而這種行為通常和情境、壓力有所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