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寶寶睡覺打呼魯有痰

大家都應該知道, 上了年紀的人身上發生打呼嚕這種症狀的幾率是要大很多的, 而一般在小孩子身上都是不會發生打呼嚕的。 可是有些家長喜歡細細觀察自己寶寶睡覺的情景, 就發現寶寶在睡覺的時候會打呼嚕, 並且像是有痰在喉嚨中卡著一樣。 因此為什麼寶寶睡覺的時候會打呼嚕並且喉嚨有痰呢?

寶寶睡覺打鼾, 好像有痰怎麼護理呢?很多家長會發現, 寶寶在睡覺打鼾的時候好像有痰, 這可能和感冒扁桃體增生肥大發炎腺樣體肥大或者呼吸道感染有關係, 時間久了可能導致慢性缺氧,

影響發育。 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寶寶祛痰, 症狀自然就會緩解。

一、寶寶喉嚨有痰導致打呼嚕怎麼護理

1、方便的話, 還是需要找醫生聽診, 注意咽部情況, 必要時胸片檢查, 看看是否支氣管的炎症或扁桃體炎所致;

2、治療需要抗炎為主, 配合止咳祛痰藥物,

可以給以頭孢類消炎藥物, 配合肺力咳等觀察;

3、注意清淡飲食, 多喝水。 禁忌辛辣食物和生冷有刺激性的食物;

4、可以做霧化治療, 一般是可以用博利康尼或者是布地奈德氣霧劑做對症治療和抗生素藥物做靜滴治療;

5、去藥店買五粒川貝讓藥店磨成粉, 然後將整個梨洗淨後去皮, 切成半, 把中間的那殼去掉將川貝粉放中間, 再加一粒冰糖一起蒸, 蒸約30分鐘的樣子給寶寶喝, 化痰效果不錯的;

注意:

日常生活中任何時候都要給寶寶多喝水, 水能排毒, 久而久之, 寶寶生病的概率也少了, 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

二、位置祛痰法

用幾個枕頭做成一個有斜度的平面, 傾斜度約為20~30°左右, 然後讓寶寶俯臥在枕頭上, 頭低腳高, 這樣利用地心引力, 使肺部的痰液自動流出。

除了上述俯臥的姿勢外, 還可以讓寶寶側身睡在枕頭上, 左側臥或右側臥都可以, 同樣頭低腳高。 因為採取不同的位置擺放身體, 會令肺部不同位置的積痰容易排出。

注意:

每個位置停留5分鐘, 如果寶寶出現不適的現象,

應立即停止。

三、拍痰法

在位置祛痰法的基礎上, 再加上拍痰法, 能更有效地將痰排出, 原理是通過空氣及手掌的震動力, 使積痰鬆動而被排出, 方法是寶寶俯臥在有斜度的平面上, 頭低腳高, 媽媽一隻手護住寶寶, 另一隻手窩起手掌, 用空心掌輕拍寶寶背部。

注意:

維持同樣的姿勢及手法, 在寶寶上背部的左右兩邊輕拍, 目的是拍出積痰, 每個動作需拍3~5分鐘, 每日拍2-3次。

四 、震動法

讓寶寶仰臥在有斜度的平面上, 頭低腳高, 當寶寶呼氣時, 媽媽用雙手緊貼寶寶的胸部輕按震動, 當寶寶吸氣時, 媽媽雙手則放鬆。

注意:

媽媽注意不要太用力, 以免拍傷寶寶。

五、飲水法

讓孩子的咽喉保持濕潤。 讓孩子多飲水尤其是23℃左右的涼開水, 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濕潤和物理治療作用, 有利於局部炎症的消除。 多飲涼開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釋, 容易被咳出, 利於止咳和祛痰。 同時, 涼開水還能改善血液迴圈, 使機體代謝所產生的廢物或毒素迅速從尿中排出。

六、蒸氣法

將沸水倒入一大口罐或茶杯中, 抱起孩子, 使其口鼻對著升起的水蒸氣並吸放, 可使痰液變稀利於咳出, 還可減輕氣管與支氣管黏膜的充血和水腫, 減少咳嗽。

注意:

千萬要小心, 避免燙傷寶寶。

七、藥物法

寶寶祛痰還可以服用藥物, 但要知道兒童用藥應非常的謹慎, 不能隨便服用止咳祛痰藥;

痰少黏稠不易咳出的, 可在醫生指導下用氯化銨、桔梗、遠志等祛痰藥;痰多黏膜難咳出者, 可用沐舒坦等化痰藥物;

但家長需要掌握的是, 6歲以上兒童最好每日2-3次, 每次1支;2-6歲兒童, 每日3次, 每次半支;2歲以下兒童, 每日2次, 每次半支, 用法均為慢速靜注;

除了使用以上方法外, 家長還可以在家中製作川貝燉雪梨, 讓孩子食梨飲汁, 也有利於化痰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