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該如何擺脫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一般多見于青少年群體和一些較為年輕的女性群體中, 與性格特點有著較強的聯系;另外, 家庭的教育方式、成員的互動方式也會有一些影響。

有研究發現進食障礙的發病率增加與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有很大關系。 事實上, 一個人可能會在社會、心理因素影響下去做一些行為上的改變, 導致生理的壓力。

進食障礙的發生有一定的生理基礎

如果很多人讓自己長期處在一個節食、饑餓的狀態, 或者是較低體重的狀態, 大腦的認知和情緒的反應、注意力的集中都會發生一些改變, 比如人的注意力更偏向于體型、體重方面,

長此以往更是增加了心理壓力, 發展為進食障礙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進食障礙的危害不容小覷

進食障礙是一個心身疾病, 雖然歸類為精神科, 但也嚴重危害到了軀體健康。 據數據統計, 神經性厭食癥的死亡率超過5%。 死亡因素通常是由于營養不良帶來的各種合并癥, 比如心衰、肝腎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 嚴重感染等, 也有一部分人在很絕望的狀態下自殺。

神經性貪食癥的死亡率不到1%, 死亡原因有可能是暴食導致的胃破裂;嘔吐引起身體內環境紊亂, 由此引發的心律失常、心跳驟停等。

有些患者的病情雖然達不到危及生命的程度, 但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也嚴重影響了日常工作和生活,

甚至會引發抑郁、焦慮、強迫等心理疾病, 另外自尊感降低, 也會進而影響人際關系、學業、職業發展、婚姻關系等, 生育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進食障礙的治療應多學科共同參與

對于進食障礙, 現在臨床強調的是多學科共同參與的綜合治療, 無論是神經性厭食癥還是神經性貪食癥, 都需要營養學科的評估和干預, 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病情, 制定相應的營養計劃, 嚴重的營養不良還須制定細致的食譜, 精準的計算攝入的熱量及營養配比。

由于進食障礙容易導致并發癥的出現, 因此內科相應的監測、評估和對癥治療也很重要。

很多患者會合并其他的心理疾病, 因此對個體的精神科評估、干預顯得尤為重要,

主要判斷患者在思維、行為方面有無明顯的變化, 情緒有無較大波動, 是否出現行為沖動難以控制的問題, 如果出現這些癥狀, 要評估是否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 干擾了進食障礙的治療, 如果有, 則患者要接受相應的藥物治療。

除了臨床的專業治療, 家庭、學校、公司、社區等生活環境的影響也不能忽略, 要評估這些來自環境的影響, 并給予相應的干預。 例如為家庭提供輔導, 為學校、工作單位等提供有用的信息, 爭取理解與支持, 對疾病的恢復可起到積極作用。

[ 責編:云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