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肺炎鏈球菌首選抗生素

體內有肺炎鏈球菌很大可能會被感染而得上肺炎鏈球菌肺炎, 這種疾病以高熱, 寒戰, 咳嗽, 血痰及胸痛為特征, 而且還很容易產生各種并發癥。 治療肺炎鏈球菌肺炎, 關鍵是解決肺炎鏈球菌, 主要使用的藥物是抗生素。 那么, 肺炎鏈球菌首選抗生素是什么?

肺炎鏈球菌感染可以首選青霉素類的藥物, 包括普魯卡因青霉素、哌拉西林、芐星青霉素、阿莫西林、美洛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 以及頭孢菌素類藥物, 如頭孢哌酮、頭孢曲松鈉、頭孢噻肟鈉、頭孢孟多、頭孢呋辛、頭孢哌酮舒巴坦鈉、頭孢匹胺等藥物。 如果對青霉素、頭孢菌素類藥物過敏的時候, 可以選擇使用甲紅霉素、羅紅霉素、阿奇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鈉或者氟羅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藥物。

肺炎鏈球菌肺炎治療措施

一般療法

可參閱支氣管肺炎治療節。 由于絕大多數肺炎鏈球菌菌株仍對青霉素很敏感, 一般應用青霉素G可迅速治愈。 常用劑量為5~10萬u/(kg·d), 或每日給60~100萬u或更多, 分4次肌注或靜脈給藥。 青霉素過敏的患兒可靜脈注射紅霉素100mg/(kg·d), 好轉后可改為口服。 治療應持續1~2周, 或完全退熱后3~5天。 如青霉素用藥后2~3日病情未見好轉, 應考慮偶見的抗青霉素菌株而改用其它抗菌藥物。

可根據咽拭子培養出的肺炎鏈球菌敏感試驗結果而改用其它藥物。 由于小兒肺炎常常不能在24小時內作出特異性病原診斷, 因而可使用廣譜抗生素來治療不明致病菌的肺炎, 近年來多應用一代和二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唑啉(Cefazo1in)、頭孢噻吩(Cefalot-hin)、頭孢呋肟(Cefaroxime)等。 對表現感染性休克或腦水腫、腦疝的病例, 應按感染性休克或顱內高壓征專章所述進行搶救。 對晚期就診者必須注意較常見的并發癥, 如膿胸、肺膿腫、心包炎、心肌炎及中毒性肝炎, 而給予適當的治療。 膿胸需穿刺抽膿。 肺炎鏈球菌并不產生真正的外毒素, 莢膜多糖抗原也不會引起組織壞死。 因而大葉肺炎愈后通常不會遺留肺損傷。
但是多葉肺炎遺留在肺中的瘢痕偶可引起慢性限制性肺疾患。

西醫治療

(一)抗菌藥物治療

一經診斷即應給予抗菌藥物治療, 不必等待細菌培養結果。 首選青霉素G, 用藥途徑及劑量視病情輕重及有無并發癥而定:對于成年輕癥患者, 可用240萬U/d,

分3次肌內注射, 或用普魯卡因青霉素每12小時肌內注射6O萬U。 病情稍重者, 宜用青霉素G 240萬-480萬U/d, 分次靜脈滴注, 每6-8小時1次;重癥及并發腦膜炎者, 可增至1000萬-3000萬U/d, 分4次靜脈滴注。 對青霉素過敏者, 或耐青霉素或多重耐藥菌株感染者, 可用呼吸氟喹諾酮類、頭孢噻肟或頭抱曲松等藥物, 多重耐藥菌株感染者可用萬古霉素、替考拉寧等。

(二)支持療法

患者應臥床休息, 注意補充足夠蛋白質、熱量及維生素。 密切監測病情變化, 注意防止休克。 劇烈胸痛者, 可酌用少量鎮痛藥, 如可待因15mg。 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熱藥, 以免過度出汗、脫水及干擾真實熱型, 導致臨床判斷錯誤。 鼓勵飲水每日1-2L, 輕癥患者不需常規靜脈輸液, 確有失水者可輸液, 保持尿比重在1.020。

以下, 血清鈉保持在145mmol/L以下。 中等或重癥患者(PaO2

(三)并發癥的處理

經抗菌藥物治療后, 高熱常在24小時內消退, 或數日內逐漸下降。 若體溫降而復升或3天后仍不降者, 應考慮肺炎鏈球菌的肺外感染, 如膿胸、心包炎或關節炎等。 持續發熱的其他原因尚有耐青霉素的肺炎鏈球菌(PRSP)或混合細菌感染、藥物熱或并存其他疾病。 腫瘤或異物阻塞支氣管時, 經治療后肺炎雖可消散, 但阻塞因素未除, 肺炎可再次出現。 約1O%-20%肺炎鏈球菌肺炎伴發胸腔積液者, 應酌情取胸液檢查及培養以確定其性質。 若治療不當, 約5%并發膿胸, 應積極排膿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