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防摔傷!兒童意外摔傷,家長應該怎么辦?

兒童天生活潑, 假期活動頻繁, 摔傷骨折的幾率也在增加。 專家提醒, 兒童不慎摔傷后, 家長要注意及時正確進行應急處理。

盡早干預!延誤治療或致畸形愈合

“前不久我才接診了一位年僅6歲的骨折兒童, 因前期治療效果不佳, 導致左前臂出現畸形, 外院建議行手術治療。 最后我們以中醫正骨手法牽引正骨復位, 并予以夾板外固定后, 骨折畸形才得以成功矯正。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科主任黃剛介紹, 每年暑期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高發期, 其中外傷導致兒童骨折尤其多見, 多發生在肘部。

相關統計數據表明, 導致兒童骨折原因一般有四大類, 居家活動損傷發生率最高, 約占骨折發生的39%, 車禍外傷約占22%, 戶外活動損傷和運動損傷分別約占20%。 黃剛提醒, 兒童對疼痛不敏感, 或是未必能準確敘述疼痛, 容易導致延誤治療。 家長應多注意細節, 例如不尋常的哭鬧或四肢莫名腫脹、不愿意活動等。 若發現孩子骨折, 要及時就醫, 以免因延誤治療, 骨折端錯位而產生畸形愈合。

摔傷后, 家長應如何應急處理?

兒童摔傷后, 家長應如何應急處理?局部制動, 禁止按摩和熱敷!

黃剛介紹, 家長應在盡量不移動孩子受傷部位的前提下, 檢查受傷部位。 如發現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畸形、骨擦感(骨折部位的摩擦感)以及骨擦音等現象,

則高度懷疑骨折。 此時應避免骨折斷端移位, 用小木板或樹枝將受傷肢體順形包扎固定, 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求助。

“等待送院治療的過程中, 家長不僅自己要保持鎮定, 也要盡量轉移孩子注意力, 可以多和小孩子聊天或講故事。 ”黃剛說, “這種方法確實能夠有效緩解疼痛感, 也避免孩子因哭鬧進一步令骨折端移位。 ”

骨折恢復期, 居家護理如何注意?

所謂“傷筋動骨一百天”。 黃剛提醒, 骨折恢復期的居家護理要格外小心, 以防再次受傷。 尤其是去除石膏夾板等外固定后, 可以在醫生指引下, 進行主動性的功能鍛煉, 幫助恢復。 但絕不要掉以輕心, 急于進行劇烈活動。 “因為此時骨折愈合尚未牢固, 要注意避免外傷, 以免出現再發骨折。

前臂骨折是再發骨折最常出現的部位。 ”

黃剛提醒, 骨折后采取石膏夾板進行外固定后, 要定期復查X光片, 看看骨折復位是否有變化。 若出現骨折掌側成角畸形, 要及時干預。

此外, 較嚴重的骨折有時會同時出現神經損傷, 導致患肢活動受限。 神經的恢復往往遲于骨折的愈合, 此時家長應輔助兒童進行功能鍛煉, 耐心等待神經恢復。 如超過3-4個月仍未恢復, 則需進一步就診。

[ 責編: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