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嬰兒血小板低能治好嗎

嬰兒的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 而嬰兒出現疾病不僅會容易影響到身體的正常發育, 同時也會容易讓父母擔心焦慮, 而嬰兒血小板低也是屬於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 一般是由於身體當中的血液細胞發生變化所導致的一種表現, 而嬰兒患有血小板低是可以治療的, 需要檢查嬰兒的病情程度來治療。

嬰兒血小板低能治好嗎?

嬰兒血小板低能治好嗎

1、明確病因解決血小板低問題, 首先要知道引起孩子板低的原因是什麼。 不同的病因治療方法也各異。

2、激素少用輕者糖皮質激素、重者大劑量的丙種球蛋白是許多綜合性醫院治療血小板低慣用的藥物, 但對孩子而言, 激素毒副作用太大, 按照成人劑量給孩子用, 會對他們後天身體發育造成嚴重影響, 復發率也比較高, 臨床建議少用激素。

3、孩子血小板計數如果大於30的, 沒有出血傾向就暫時給予觀察,

無需治療, 定期到醫院做血常規檢查即可;血小板計數介於20-30之間的, 要看孩子的出血程度, 嚴重出血的給予治療;血小板低於20的, 要立即給予正確治療。

血小板減少最常見表現

1、急性型:血小板減少的症狀表現常見於兒童, 占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病歷的90%,

男女發病率相近。 血小板減少的症狀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 因此秋冬季發病最多, 起病急促, 可有發熱, 畏寒, 皮膚粘膜紫癜。 如患者頭痛, 嘔吐, 要警惕顱內出血的可能。 病程多為自限性, 80%以上可自行緩解, 平均病程4~6周。 少數可遷延或數年以上轉為慢性。 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2、慢性型:血小板減少的症狀表現很複雜, 此類型常見於青年女性, 女性為男性的3~4倍。 起病隱匿, 血小板減少的症狀表現較輕, 出血常反復發作, 每次出血持續數天到數月。 出血程度與血小板計數有關, 血小板>50×10^9/L, 常為損傷後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間可有不同程度自發性出血, 血小板小於10×10^9/L常有嚴重出血, 病人除出血症狀外全身情況良好。

寶寶血小板低的症狀有哪些

導致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有很多, 但是主要的發病根源是血小板遭到破壞, 導致其的壽命縮短, 從而降低了血液中它的數量, 導致了人體發生病變。 兒童血小板減少症最為突出的症狀, 就是患兒會出現全身發熱、高燒持續不退的現象。

嚴重的情況下, 患兒的臉部及周身皮膚還會出現明顯的紫色瘢痕。 血小板減少症的患兒還會因為疾病的影響, 出現煩躁不安、哭鬧不止的情況。

血小板減少症的患兒, 常常出現流鼻血、牙齦出血等常見的病症, 有時候皮膚破損出血會很難直至。 患兒的身體比較衰弱, 非常容易生病。 在深夜裡, 血小板減少症的患兒會出現全身大汗和煩熱口渴的情況, 手心、腳心都會變得比較熱, 所以家長一定要特別的重視血小板減少症的症狀都有哪些。 對兒童血小板減少症主要症狀還需要注意的是, 血小板減少症的患兒, 隨著病情的加重, 逐漸開始出現全身無力、厭食、精神萎靡的情況。 患兒的排便也會出現困難,

極易會引發便秘、腹脹及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