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膽湯組成
溫膽湯是由于胃部不溫或者身體火氣過大而作用, 溫膽湯最好再加入生姜或者是大棗同時煎煮, 療效更加明顯。 在溫膽湯中加入生姜可以止痰, 溫膽湯主攻失眠多夢, 同時癲癇病患者也可以飲用。 胃部嘔吐惡心, 在溫膽湯中加入橘子皮還能夠起到去火的效果, 大病之后多喝溫膽湯。
【組成】
半夏湯洗七次 竹茹 枳實麩炒去瓤, 各二兩(各6g) 橘皮三兩(9g)去白 甘草炙, 一兩(3g) 白茯苓一兩半(4.5g)
【用法】上銼為散, 每服四大錢(12g), 水一盞半, 姜五片, 棗一個, 煎七分, 去滓, 食前服。
【功效】理氣化痰, 清膽和胃。
【方解】
本方是為膽胃不和, 痰熱內擾而設。 膽屬木, 為清凈之府, 失其常則木郁不達, 胃氣因之失和, 繼而氣郁生痰化熱。 膽主決斷, 痰熱內擾, 則膽怯易驚, 失眠多夢, 甚或上蒙清竅, 而發癲癇。 胃主和降, 膽胃不和, 則胃氣上逆, 而為嘔吐呃逆。 治宜清膽和胃, 理氣化痰之法。 方中以半夏為君, 燥濕化痰, 降逆和胃。 竹茹為臣, 清膽和胃, 止嘔除煩。 佐以枳實、橘皮理氣化痰, 使氣順則痰自消;茯苓健脾利濕, 俾濕去則痰不生。 使以甘草, 益脾和中, 協調諸藥。 煎加生姜、大棗, 和脾胃而兼制半夏之毒。 綜合全方, 可使痰熱消而膽胃和, 則諸證自解。
本方是從《備急千金要方》溫膽湯衍化而成, 較本方少茯苓、大棗, 而生姜用至四兩, 治“大病后虛煩不得眠, 此膽寒故也”。 后世諸家, 減生姜用量而治痰熱, 故方名仍稱溫膽, 而其功用則為清膽。
【方歌】溫膽湯中苓半草, 枳竹陳皮加姜棗, 虛煩不眠證多端, 此系膽虛痰熱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