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脫肛掛什么科

很多人以為造成脫肛的原因是由于痔瘡, 其實, 導致脫肛發生的因素很多, 發育不全、營養不良、長期腹瀉、便秘、年齡增長等都是導致脫肛的原因之一, 脫肛會給身體的健康帶來很多危害, 所以為了身體健康要及時就醫治療脫肛, 那么脫肛一般掛什么科呢?

造成脫肛的原因有哪些/脫肛

很多患者都會覺得發生脫肛的發生是因為痔瘡。 但是實際上, 脫肛的原因遠遠不止痔瘡。 患者朋友在生活中需要細細提防。 那么造成脫肛發生的原因是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專家的介紹。

1、病久體弱, 營養不良或久瀉久痢, 使坐骨直腸窩的脂肪被吸收, 直腸失去扶持;這種情況除了治療脫肛以外, 更重要的是調節身體、增強體質。 不然就算治療好脫肛, 也有可能還會復發。

2、先天不足, 發育不全, 直腸缺乏周圍軟組織及骶骨彎度的支持;這種情況多見于兩三歲的嬰幼兒,

因為嬰幼兒的盆腔組織結構并未發育完善, 再加上腸道功能的薄弱, 經常腹瀉、便秘, 從而引起的脫肛。 這種脫肛通常不需要治療, 隨著年齡的增長, 可自行痊愈。

3、氣血衰退, 年邁機體衰弱, 婦女多次分娩, 骨盆肌肉松弛, 不易固攝, 導致脫肛;多見于中老年人, 是身體機能退化所造成的。 除了必要的醫療手段治愈脫肛。 還需要多做適量的運動加于配合, 比如提肛運動、太極拳、慢走等。

4、腹壓增加, 因長期腹瀉, 便秘、前列腺肥大、膀胱結石、慢性咳嗽等持續性增加腹壓的疾病, 便直腸粘膜下層組織松弛, 粘膜與肌層分離, 導致脫肛;在積極治療脫肛的同時, 把病發原治愈才是關鍵。

5、內痔Ⅲ期, 直腸息肉、肛直腸腫瘤等病癥, 經常脫出導致肛管括約肌松弛,

并將直腸粘膜向下牽引。 內痔、息肉到了中后期, 都會脫出肛門口, 很多患者會把這幾種疾病搞混淆, 會把脫肛當內痔, 自行購買痔瘡藥治療, 結果反而耽誤了病情, 造成了極大的痛苦。

脫肛的危害/脫肛

脫肛對人的身體及生活都有諸多危害:

一、脫肛初期有便秘、排便無規律, 總感覺直腸滿脹和排便不凈。 在排便的時候有腫物脫出, 但可自行縮回。

二、脫肛逐漸加重后, 除排便用力時引起脫肛外, 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壓的情況下, 都可引起脫肛, 往往不能自行縮回, 必需用手將脫出的腫物托入肛門。 由于經常脫出而排出粘液會經常污染內褲。

三、脫肛導致腸粘膜受損傷發生潰瘍時, 還可引起出血和腹瀉。 如脫出的腫物不能縮回, 容易發生炎癥、腫脹, 則出現疼痛, 進一步又加重便秘。

四、脫垂在直腸內反復下降和回縮, 引起粘膜充血水腫, 常由肛門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 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墜脹、拖拽, 會陰部及股后部鈍痛等。

長時間脫肛, 腫物會有所感染,

然后就會出現腹瀉、出血的體現體現, 這仍是可以回納肛內的情況下, 假若無法回納肛內, 那么還可以發作炎癥, 甚至腫大的表象, 加劇病情。 腫物長時間脫出, 還可以引發黏膜充血, 增多肛門分泌物, 招致肛門肌膚出現感染, 引發其他例如肛門瘙癢、肛門濕疹等體現。 ( 直腸脫垂)較嚴重的, 長期脫垂將致陰部神經損傷產生肛門失禁、潰瘍、肛周感染、直腸出血, 脫垂腸段水腫、狹窄及壞死的危險, 所以, 患者不要盲目擅自用藥或進行不科學的治療延誤病情。

脫肛

1、飲食宜清淡, 少食辛辣 、煎炒、油炸 、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 多食水果 、蔬菜 和纖維 性食物, 多飲水, 尤其是香蕉、蜂蜜類潤腸通便食物.

2、不要久站久坐, 適當增加運動, 特別是提肛運動 。

3、每天定時大便, (沒有大便也要定時到廁所做排便條件反射訓練), 每次大便時間不宜過長, 以5分鐘左右為宜。

4、便前便后坐浴熏蒸, 保持肛門的清潔。

5、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喝一杯溫鹽水或涼白開水, 以促進腸蠕動 。

6、如果大便干燥的情況下, 可以適當服用潤腸通便的藥物,如:非比麩 ,不可自己隨便亂用瀉藥,排毒藥、蘆薈膠囊 等,長期服用不僅會加重便秘而且會形成藥物依賴性。

可以適當服用潤腸通便的藥物,如:非比麩 ,不可自己隨便亂用瀉藥,排毒藥、蘆薈膠囊 等,長期服用不僅會加重便秘而且會形成藥物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