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黃芪禁忌癥

黃芪是一種長在山上的草藥, 中醫中很多藥方都能夠看到黃芪的出現。 有些人喜歡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飲食來調理身體, 他們也會經常用一些草藥來泡水喝, 但是如果用錯了草藥的話就會對身體有危害。 黃芪禁忌癥比較多,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盲目的用這些具有滋補效果的中藥。

一、黃芪的食用禁忌

1、從體質上來說, 黃芪最適合氣虛脾濕型的人, 這種人往往身體虛胖, 肌肉松軟, 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軟。 而身體十分干瘦結實的人則不宜。 從身體狀況來說, 感冒、經期都不要吃黃芪。

2、從季節來說, 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黃芪。 為什么感冒不能喝黃芪粥呢?因為黃芪是固表的, 它幫助身體關閉大門, 不讓外邪入侵。 可是當身體已經感受外邪的時候, 就會變成閉門留寇, 把病邪關在體內, 無從宣泄了。 同理, 春天是生發的季節, 人體需要宣發, 吃黃芪就不太適宜了。

3、腎病屬陰虛, 濕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 應禁用。 因為黃芪性味甘、微溫, 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 易傷陰動血;而濕熱、熱毒熾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滯邪, 使病情加重。 如果必須服用黃芪, 一定要配伍運用。

4、陰虛患者使用黃芪, 必須配伍養陰藥使用, 如生地、熟地、玄參、麥冬、天冬、玉竹等。 濕熱患者必須配伍清利濕熱藥, 如黃連、茵陳、黃芩等。 熱毒熾盛的患者必須配伍清熱解毒藥, 如黃連、梔子、大黃、敗醬草等。

二、黃芪的功效和作用

1、表虛自汗:多用于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 如表氣不固, 而汗出, 用黃芪配白術、防風治之, 久服必效。 方如玉屏風散;也可配浮小麥、麻黃根等。

2、陰虛盜汗:可與生地、麥冬等滋陰藥同用。

3、急性腎炎水腫:用于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 并常與防已、茯苓、白術等合而用, 方如防己黃芪湯。

4、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常與黨參、白術、茯苓同用。

5、陽氣虛弱:用于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 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 癰疽久不穿頭, 常與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同用。

6、瘡瘍潰破:久不收口,

有生肌收口之作用, 常配銀花、皂刺、地丁等。 膿液清洗, 與黨參、肉桂等同用。

7、肺氣虛證:咳喘日久, 氣短神疲, 痰雍于肺無力咯出。 常配伍紫菀、款冬等, 溫肺定喘, 健肺氣之品。 脾生痰, 肺儲痰, 所以健太陰以祛痰, 黃芪補氣所以尤善治氣虛。

8、氣虛衰弱:倦怠乏力,

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 補氣健脾, 常與黨參、白術等配伍;用于益氣升陽而舉陷, 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