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血常規病毒和細菌區別

在血常規檢查之后, 醫生可以根據檢查結果對患者的疾病進行更為詳細的了解, 從而達到確定患者的病因、對癥下藥治療疾病的目的。 而很多人在做血常規檢查的時候, 是可以檢查出自己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的。 那么, 血常規檢查中, 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的區別有哪些呢?

一、血常規

家有小病號去醫生檢查時, 血常規是必查項。 傳統的“望、聞、問、切”也要依賴科技發達的先進產物, 不然半天幾百號人的診斷何時是個了呀。

血常規是最一般, 最基本的血液檢驗。 血液由液體和有形細胞兩大部分組成, 血常規檢驗的是血液的細胞部分。 血液有三種不同功能的細胞--紅細胞(俗稱紅血球), 白細胞(俗稱白血球)、血小板。 通過觀察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 判斷疾病。 是醫生診斷病情的常用輔助檢查手段之一。

二、細菌感染 or 病毒感染?第一判斷來源于白細胞?

為什么要判斷細菌感染 or病毒感染?因為不同感染, 治療方案不同。 但要判斷究竟是哪個感染引起的, 主要看三個指標:白細胞計數、中心粒細胞比率、淋巴細胞比率。

三者之間的關系和使命:

白細胞肩負的使命是吞噬病原體、防御疾病。

中性粒細胞天生就是個偵察兵,

當體內有細菌入侵時, 中性粒細胞便會感應到。

淋巴細胞會直接殺死被感染的細胞, 然后和其它成員清理暴露出來的病毒。

三、白細胞過高為細菌感染?

白細胞高于正常值, 就代表身體有炎癥, 如果中性粒細胞比率升高, 多為細菌感染。

謹慎的說, 如果白細胞過高:應激、創傷、白細胞增多癥等均會造成白細胞不同程度升高, 再結合其它炎癥, 如PVR, 中性粒細胞等均升高, 可以考慮為細菌感染。

當然細菌感染又分為衣原體和支原體, 這個名詞太專業、復雜、深奧, 不是我等屬輩能解釋清楚的, 還是留給醫生說, 免得誤人害已, 哈哈。

四、白細胞過低為病毒感染?

白細胞低于正常值, 并且淋巴細胞比率升高, 多為病毒感染。 還有一些情況會造成白細胞數值低, 如乙肝肝功能脾亢患者 , 骨髓抑制患者、服用抗-HIV病毒藥物患者、化療患者、免疫力低下等, 但這幾種現象在我們孩子中不會出現, 可以忽略不計。 除去這些因素, 基本可以判斷為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