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孩子眼皮上長了個疙瘩

脂肪粒一種常見的皮膚病, 一般呈現的狀態為白色小疙瘩, 像是針頭那麼大。 比較容易長在臉上, 特別是女人的眼睛周圍。 只所以起脂肪粒是因為皮膚受傷自行修復的過程中, 生成了 一個白色小包。 也有一種可能是由於皮脂被覆蓋而堆積在皮膚內形成的白色顆粒。

治療方式

眼周白色小顆粒≠脂肪粒

其實, 這些長在上下眼瞼皮膚表層的白色小顆粒並非所謂的“脂肪粒”, 而是一種皮膚病, 其多數情況下應該是粟丘疹, 極少數有可能是汗管瘤, “脂肪粒”是非專業人士對這些細小顆粒不恰當、缺乏科學依據的說法。

粟丘疹的形成與遺傳體質有關係, 它起源於表皮或附屬器上皮的良性腫物或瀦留性囊腫, 其外形類似結石, 呈黃白色, 約針尖或小米粒大小, 用針挑破能看到白色小硬塊。 當皮膚不夠清潔, 如長時間使用濃重眼影等彩妝產品, 或過多使用磨砂膏、去角質產品等,

都會使眼周肌膚出現極微小的、肉眼無法察覺的傷口, 進而在皮膚自我修復過程中產生白色小囊腫——粟丘疹。 通常出現這種問題的人會感到皮膚乾燥, 並使用滋潤度較高的產品, 因此一般會誤以為這是眼霜惹得禍。 其實, 少有護膚意識的男性以及兒童在臨床上也是常見粟丘疹的“受害者”。

汗管瘤則是小汗腺表皮內的導管分化、畸形發育而成的一種痣樣瘤, 常見於青春期女性, 一般是2~3毫米肉色或棕褐色的丘疹, 常對稱分佈於下眼瞼, 也見於前額、兩頰、頸部等處, 有的密集成數十個, 有的則單個發生。

日常保養

要消除脂肪粒, 平時應該注意眼部的清潔, 適當增加去角質的次數, 以保證皮膚正常的排泄和吸收。

如果既有黑眼圈和眼袋, 又有脂肪粒, 所以建議用眼部護膚產品, 成分中有綠茶精華, 透明質酸等成分的。 它可以防止眼部油脂粒的形成。 也可以使用敷眼水, 這種做法可以消除黑眼圈、浮腫、疲勞, 具體做法是:

1.用無名指蘸取適量的眼部啫喱,

沿眼部肌肉文理輕輕按摩, 以指尖圍繞眼周輕輕彈按直至完全吸收。

2.可以用維生素E塗抹脂肪粒處, 並按摩至吸收, 長期使用可有效治療脂肪粒。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使用眼部護理精油, 因為它含有促脂細胞因數, 可以通過皮膚的快速滲透,

消除多餘的脂肪來消除眼袋。

在按摩過程中精油可以加速眼部血液迴圈, 刺激皮脂腺分泌, 改善黑眼圈、眼袋, 使眼部肌膚始終處於保濕的狀態。

3.卸妝及清潔完眼部後, 用敷眼棉沾濕敷眼約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