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四歲寶寶拉肚子

通常來說四歲的寶寶如果是出現拉肚子的情形, 最應該要做的就是要查明病因的, 這樣的話才可以有針對性的治療, 不然的話是沒有辦法很好的去緩解, 特別是出現急性腹瀉的情況就會非常危險的, 甚至是會直接導致患者持續噁心嘔吐的情況, 從而造成非常多的併發症產生, 這樣就很麻煩的。

1.急性腹瀉

起病急, 病程在2~3周之內, 可分為水樣瀉和痢疾樣瀉, 前者糞便不含血或膿, 可不伴裡急後重, 腹痛較輕;後者有膿血便, 常伴裡急後重和腹部絞痛。 感染性腹瀉常伴有腹痛、噁心、嘔吐及發熱, 小腸感染常為水樣瀉, 大腸感染常含血性便。

2.慢性腹瀉

大便次數增多, 每日排便在3次以上, 便稀或不成形, 糞便含水量大於85%, 有時伴黏液、膿血, 持續兩個月以上, 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病變位於直腸和(或)乙狀結腸的患者多有裡急後重, 每次排便量少, 有時只排出少量氣體和黏液, 粉色較深, 多呈黏凍狀, 可混血液, 腹部不適位於腹部兩側或下腹。

小腸病變引起腹瀉的特點是腹部不適多位於臍周, 並於餐後或便前加劇, 無裡急後重, 糞便不成形, 可成液狀, 色較淡, 量較多。 慢性胰腺炎和小腸吸收不良者,

糞便中可見油滴, 多泡沫, 含食物殘渣, 有惡臭。 血吸蟲病、慢性痢疾、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等病引起的腹瀉, 糞便常帶膿血。 腸易激綜合征和腸結核常有腹瀉和便秘交替現象。 因病因不同可伴有腹痛、發熱、消瘦、腹部包塊等症狀。

1.血常規和生化檢查

可瞭解有無貧血、白細胞計數增多、糖尿病以及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情況。

2.糞便檢查

新鮮糞便檢查時診斷急、慢性腹瀉病因的最重要步驟, 可發現紅白細胞、吞噬細胞、原蟲、蟲卵、脂肪滴及未消化食物等, 隱血試驗可檢測出血。 糞培養可發現致病微生物。

3.X線檢查

X線鋇劑檢查和腹部平片可顯示胃腸道病變、腸道動力狀態等。

4.選擇性血管造影和CT檢查

對診斷消化系統腫瘤如肝癌、胰腺癌等尤有價值。

5.內鏡和活組織病理檢查

內鏡檢查對腸道的腫瘤和炎症病變具有重要診斷價值。 黏膜活檢有助於發現早期惡性腫瘤、癌前病變和某些寄生蟲。

6.小腸吸收功能試驗

可通過糞脂測定、膽鹽吸收試驗、維生素B12吸收試驗、右旋木糖醇吸收試驗等方法瞭解小腸的吸收功能。

7.血清及尿中胃腸道激素與化學物質測定

對各種胃腸道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判斷有重要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