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血型
血型是每個人都有的。 而很多傷者或者是患者在需要輸血的時候, 對于血型都是有著一定的要求的。 所以了解自己的血型還是很有必要的。 血型分為很多種, 既有比較常見的A型血、B型血、O型血以及AB型血, 還有不太常見的Rh血型、亞孟買血型等。 下面, 就為大家介紹血型的具體類型!
一、ABO血型系統
人類的血液內有以下的抗原、抗體, 組成不同的血型:
A型血的人紅細胞表面有A型抗原;他們的血清中會產生對抗B型抗原的抗體。 一個血型為A型的人只可接受A型或O型的血液。
B型血的人跟A型血的人相反, 他們紅細胞表面有B型抗原;血清中會產生對抗A型抗原的抗體。 血型為B型的人只可接受B型或O型的血液。
AB型血的人的紅細胞表面同時有A型及B型抗原;他們的血清不會產生對抗A型或B型抗原的抗體。 因此, 若在受血前有將送血者血液中的抗體分離的話, AB型血的人是“全適受血者”。
O型血的人紅細胞表面A或B型抗原都沒有。 他們的血清對兩種抗原都會產生抗體。 因此, 若在受血前有將送血者血液中的抗體分離的話, O型血的人是“全適捐血者”, 但只能是少量, 大量輸血時, 仍需實行同型輸血。 然而, 他們只可接受來自同樣血型的血, 例如, O型的人只能接受O型的血。
二、Rh血型系統
血液中另一主要特點是恒河猴因子, 恒河猴因子(Rhesus Factor)也被讀作Rh抗原、Rh因子, 因與恒河猴紅細胞上的抗原相同得名, 最初于1940年被發現。 每個人的紅細胞上只可能有或沒有Rh因子, 通常會與ABO結合起來, 寫的時候放在ABO血型后面。 當中O+型是最常見。
Rh+, 稱作“Rh陽性”或“Rh顯性”, 表示人類紅細胞“有Rh因子”;
Rh-, 稱作“Rh陰性”或“Rh隱性”, 表示人類紅細胞“沒有Rh因子”。
三、亞孟買血型系統
在臺灣每10000人就有一人有此血型, 讓B型血型表現像O型血型, 但和孟買血型不同的是他們可以接受一般人的血。
四、米田堡血型系統
在白人中是稀有血型, 但在東南亞一帶是很常見的血型。 在臺灣此血型占了7.3%。 阿美族有米田堡血型的比例更高達88.4%。 與ABO型輸血可能會產生輸血反應, 是臺灣ABO型之外最該受到重視的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