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禁忌?
禁忌其實處處是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而且無處不在, 生活中有禁忌, 飲食中也是有禁忌的, 禁忌在遠古時代其實也被稱之為是古老而且原始的社會規範, 但是現如今這裡邊仍然是具有很強的約束力的, 而且禁忌在布依族地區, 很可能是超越了法律的權威, 對於布依族人的生活有著很大的調控作用的。
在這各種繁多的禁忌中, 其主要的禁忌分為“農事禁忌、節日禁忌、婚嫁禁忌、喪葬禁忌、日常生活禁忌”五大類。 對於這些禁忌, 雖然有些布依族漸漸的淡化了它的意思, 但在日常生活中卻成了一種生活和勞作的規則, 自然而然的映射出布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農事禁忌
撤秧時節忌放風笨, 伯秧子長白苗枯死;立秋前用茅草打結插於田地中, 可免莊稼受秋風;秋收季節, 忌坐門砍, 以免阻礙紙馬馱穀進屋;開春第一次春雷,
節日禁忌
正月初一忌掃地, 認為會把錢財掃走;初一至初三忌動土;正月十五前不許在房屋周圍顯眼處曬衣, 認為曬衣會招大風;春節忌用桐油點神燈(家神上點的燈), 神臺上不許放桐油物品。
訂婚和結婚之日忌打雷;迎親路上忌遇抬死人;忌踩同日出嫁的新娘足印;婦女坐月,
未出嫁的姑娘死了, 不能從正門出殯, 不立供位;兒媳不能住樓上;兒媳不與公公同桌吃飯, 公公不許進兒媳臥房;已婚婦女忌蹲灶上;祭祀山神, 婦女不能參加;開財門或驅鬼後, 大門上掛篩子, 三天內忌婦人入門。
喪葬禁忌
不許抬冷屍進寨;五十歲以上的人, 忌探望同齡病人或死者, 怕同歸於盡。
日常生活禁忌
青年人不許在老人面前翹腳;紅事忌穿白衣、包白帕;新婚媳婦忌在公公和伯伯面前洗腳;忌在家裡煮蛇肉吃;小孩忌吃雞爪、雞胃,
忌母豬一窩生兩仔, 狗丁胎生獨仔;忌酉時雞叫、戍時牛啤, 認為這些會給人或家畜帶來災難或損失;吃飯忌吹熱飯, 認為這樣家中糧食會自己飛走。 隨著社會的發展, 這些禁忌己日漸淡漠。
布依族崇拜多神, 源於遠古, 不乏史載。 古代布依人認為有一種強大的威力在支配一切(包括禍福生死), 把這種威力稱之為神。 認為:石有石神, 樹有樹神, 水有水神, 家有家神, 門有門神……總之, 萬物皆有神在支配。
為保平安, 求得幸福, 就向神供祭, 祈求於神。 布依人還認為人死靈魂不滅, 就成了“鬼”。 於是, 家鬼、野鬼、凶鬼、大鬼、小鬼…諸多鬼怪潛入人們意識之中。 相信鬼神能給人以“預兆”, 認為喜鵲報喜, 烏鴉報憂, 貓頭鷹、黃鹿叫, 都是不祥之兆。
相信生辰八字龍脈風水。 故布依族村寨,
敬神祭鬼方式
布依人信“摩”, 敬神驅鬼一般請“摩師”舉行。 其方式主要有推算查鬼神, 叫魂、抹米看蛋、打掛、打保福、看雞掛、送神、送鬼、找保爺、搭花橋、立指路碑、掃火眼、丟草結等等。 布依族地區送神、送鬼名目秀多, 耗資巨大, 長期束縛著社會文化、經濟的發展。 解放後, 人民思想覺悟、文化科學知識不斷提高, 上述活動逐步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