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大腦放電是什麼病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人的眼睛可以放電, 一些眼睛放電比較好的人, 可以把人迷的神魂顛倒。 但是這種電是一種靠人想像的放電, 而在人的大腦中也是可以放電的。 只不過這種放電和眼睛放電有所不同, 大腦放電一般是大腦的波動水準超過了正常的值域區間, 當大腦放電的時候, 人體會感到不舒服, 那麼大腦發電是什麼病呢?

大腦異常放電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 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 癲癇發作是指腦神經元異常和過度超同步化放電所造成的臨床現象。

而癲癇(epileptic seizure)(羊癲瘋)發作是指腦神經元異常和過度超同步化放電所造成的臨床現象。 其特徵是忽然和一過性症狀, 由於異常放電的神經元在大腦中的部位不同而又多種多樣的表現, 可以是運動﹑感覺﹑精神或自主神經的, 伴有或不伴有意識和警覺程度的變化。

對臨床上確實無症狀而僅在腦電圖(EEG)上出現異常放電者, 不稱之為癲癇(羊癲瘋)發作。 因為癲癇(羊癲瘋)是腦的疾患, 身體其他部位的神經元(如三叉神經元或脊髓前角神經元)異常和過度放電不屬於癲癇(羊癲瘋)發作。

癲癇發作分類

目前普遍應用的是國際抗癲癇聯盟在1981年提出的癲癇發作分類方案。 癲癇發作分為部分性/局灶性發作、全面性發作、不能分類的發作。 2010年國際抗癲癇聯盟提出了最新的癲癇發作分類方案, 新方案對癲癇發作進行了重新分類和補充。 新方案雖然總結了近年癲癇學研究的進展, 更為全面和完整。

部分性/局灶性發作:是指發作起始症狀及腦電圖改變提示“大腦半球某部分神經元首先被啟動”的發作。

包括單純部分性發作、複雜部分性發作、繼發全面性發作。

全面性發作:是指發作起始症狀及腦電圖改變提示“雙側大腦半球同時受累”的發作。 包括失神、肌陣攣、強直、陣攣、強直-陣攣、失張力發作。

不能分類的發作:由於資料不充足或不完整而不能分類,

或在目前分類標準中無法歸類的發作(如痙攣性發作)。

近年新確認的發作類型:包括肌陣攣失神、負性肌陣攣、眼瞼肌陣攣、癡笑發作等。

癲癇綜合征的分類

根據引起癲癇的病因不同, 可以分為特發性癲癇綜合征、症狀性癲癇綜合征以及可能的症狀性癲癇綜合征。 2001年國際抗癲癇聯盟提出的新方案還對一些關鍵術語進行了定義或規範, 包括反射性癲癇綜合征、良性癲癇綜合征、癲癇性腦病。

特發性癲癇綜合征:除了癲癇, 沒有大腦結構性損傷和其他神經系統症狀與體征的綜合征。 多在青春期前起病, 預後良好。

症狀性癲癇綜合征: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或者異常, 包括腦結構異常或者影響腦功能的各種因素。 隨著醫學的進步和檢查手段的不斷發展和豐富, 能夠尋找到病因的癲癇病例越來越多。

可能的症狀性癲癇綜合征或隱源性癲癇:認為是症狀性癲癇綜合征, 但目前病因未明。

反射性癲癇綜合征:指幾乎所有的發作均由特定的感覺或者複雜認知活動誘發的癲癇,

如閱讀性癲癇、驚嚇性癲癇、視覺反射性癲癇、熱浴性癲癇、紙牌性癲癇等。 去除誘發因素, 發作也消失。

良性癲癇綜合征:指易於治療或不需要治療也能完全緩解, 不留後遺症的癲癇綜合征。

癲癇性腦病:指癲癇性異常本身造成的進行性腦功能障礙。 其原因主要或者全部是由於癲癇發作或者發作間歇期頻繁的癲癇放電引起。 大多為新生兒、嬰幼兒以及兒童期發病。 腦電圖明顯異常, 藥物治療效果差。 包括West綜合症、LGS、LKS以及大田原綜合症、Dravet綜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