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起博器的作用

起博器中人工心臟起搏屬於比較重要的療法, 應對緩慢性心律失常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起博器的作用有很多, 一些嚴重的心臟方面的疾病, 都需要採用起安裝起搏器的方法進行治療。 不過, 起博器也不是萬能的, 有其適用的範圍, 這是我們需要瞭解的地方。 那麼, 起博器的作用是什麼?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人工心臟起搏分為臨時和永久兩種, 它們分別有不同的適應證。

1.臨時心臟起搏適應證

臨時心臟起搏是一種非永久性植入起搏電極導線的臨時性或暫時性人工心臟起搏術。 起搏電極導線放置時間一般不超過2周, 起搏器均置於體外, 待達到診斷、治療和預防目的後隨即撤出起搏電極導線。 如仍需繼續起搏治療則應考慮置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 任何症狀性或引起血流動力學變化的心動過緩患者都是臨時心臟起搏對象。 臨時心臟起搏的目的通常分為治療、診斷和預防。

(1)治療方面

1)阿-斯綜合徵發作:各種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洋地黃或抗心律失常藥物等引起的中毒、電解質紊亂等)引起的房室傳導阻滯、竇房結功能衰竭而導致的心臟停搏並出現阿-斯綜合徵發作, 都是緊急臨時心臟起搏的絕對指征。

2)心律不穩定的患者在安置永久心臟起搏器之前的過渡。

3)心臟直視手術引起的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4)藥物治療無效的由心動過緩誘發的尖端扭轉型和(或)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

(2)診斷方面

作為某些臨床診斷及電生理檢查的輔助手段。 例如判斷:①竇房結功能;②房室結功能;③預激綜合征類型;④折返性心律失常;⑤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效果。

(3)預防方面

1)預期將出現明顯心動過緩的高危患者常見的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某些緩慢心律失常、心臟傳導系統功能不全的患者擬施行大手術及心臟介入性手術、疑有竇房結功能障礙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進行心律轉複治療、原先存在左束支阻滯的患者進行右心導管檢查時。

2)起搏器依賴的患者在更換新心臟起搏器時的過渡。

2.永久心臟起搏適應證

隨著起搏工程學的完善, 起搏治療的適應證逐漸擴大。 早年植入心臟起搏器的主要目的是為挽救患者的生命, 目前尚包括恢復患者工作能力和生活品質。 目前主要的適應證可以簡單的概括為嚴重的心跳慢、心臟收縮無力、心跳驟停等心臟疾病。 2012年美國心血管病學會/美國心臟病協會/美國心律協會重新制定了植入心臟起搏器的指南。

(1)I類適應證主要包括

1)竇房結功能不全者①記錄到有症狀的竇房結功能障礙, 包括經常出現導致症狀的竇性停搏。 ②有症狀的變時性不佳者。 ③由於某些疾病必須使用某類藥物, 而這些藥物又可引起竇性心動過緩並產生症狀者。

2)成人獲得性房室傳導阻滯(AVB)者①任何阻滯部位的Ⅲ度AVB和高度AVB, 併發有症狀的心動過緩(包括心衰)或有繼發於AVB的室性心律失常。 ②長期服用治療其他心律失常或其他疾病的藥物, 而該藥物又可導致Ⅲ度AVB和高度AVB(無論阻滯部位), 併發有症狀的心動過緩者。 ③清醒狀態下任何阻滯部位的Ⅲ度AVB和高度AVB且無症狀的患者, 被記錄到有3秒或更長的心臟停搏, 或逸搏心率低於40bpm, 或逸搏心律起搏點在竇房結以下者。 ④清醒狀態下任何阻滯部位的Ⅲ度AVB和高度AVB, 無症狀的心房顫動和心動過緩者有一個或更多至少5秒的長間歇。 ⑤導管消融房室結後出現的任何阻滯部位的Ⅲ度AVB和高度AVB。 ⑥心臟外科手術後沒有可能恢復的任何阻滯部位的Ⅲ度AVB和高度AVB。

⑦神經肌肉疾病導致的任何阻滯部位的Ⅲ度AVB和高度AVB, 如強直性肌營養不良、卡恩斯-塞爾綜合征(Kearn-Sayre綜合征)、假肥大性肌營養障礙、腓側肌萎縮患者。 ⑧伴有心動過緩症狀的Ⅱ度AVB, 無論分型或阻滯部位。 ⑨任何阻滯部位的無症狀Ⅲ度房室阻滯平均心室率分或>40次/分伴有心臟增大或左室功能異常或阻滯在房室結以下者。 ⑩無心肌缺血下運動時的Ⅱ度或Ⅲ度AVB。

3)慢性雙分支阻滯的患者①伴有高度AVB或一過性Ⅲ度AVB。 ②伴有Ⅱ度Ⅱ型AVB。 ③伴有交替性束支阻滯。

4)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傳導阻滯①ST段抬高心肌梗死後, His-Purkinje系統的持續性Ⅱ度AVB合併交替性束支阻滯或Ⅲ度AVB;②一過性嚴重Ⅱ度或Ⅲ度房室結下的AVB併合並有束支阻滯;

③持續性並有症狀的Ⅱ度或Ⅲ度AVB。

5)頸動脈竇過敏和心臟神經性暈厥者①自發性頸動脈刺激和頸動脈按壓誘導的心室停搏時間>3s導致的反復性暈厥。②持續性或有症狀的緩慢性心律失常且沒有恢復希望的心臟移植術後患者。③長間歇依賴的室速,伴或不伴QT間期延長者。

左室射血分數≤35%,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且QRS≥150ms,竇性心律,心功能分級(NYHA)Ⅱ、Ⅲ級或理想藥物治療後能活動的NYHAⅣ級心力衰竭患者,應植入CRT或CRT-ICD。

ICD的適應證如下:①室顫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持續性室速(VT),除外其他可逆原因,導致心臟驟停的存活者;②有器質性心臟病且有自發持續性VT者,無論血流動力學是否穩定;③有暈厥史,電生理檢查明確誘發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持續性VT或室顫(VF);④心肌梗死40d後,左室射血分數≤35%,NYHAⅡ或Ⅲ級;⑤非缺血性擴張性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數≤35%,NYHAⅡ或Ⅲ級;⑥心肌梗死前有左室功能不全,心肌梗死40d後,左室射血分數≤30%,NYHAⅠ級;⑦心肌梗死後,左室射血分數≤40%,非持續性VT或電生理檢查誘發出VF或持續性VT。

(2)Ⅱa類適應證主要包括

1)竇房結功能不全者①竇房結功能障礙導致心率

2)成人獲得性AVB者①無症狀的持續性Ⅲ度AVB,逸搏心率低於40bpm不伴有心臟增大。②電生理檢查發現在His束內或以下水準的無症狀性Ⅱ度AVB。③Ⅰ度或Ⅱ度AVB伴有類似起搏器綜合症的血流動力學表現。④無症狀的Ⅱ度Ⅱ型AVB,且為窄QRS波者。但當Ⅱ度Ⅱ型AVB伴有寬QRS波者,包括右束支阻滯,則適應證升級為Ⅰ類。

3)慢性雙分支阻滯的患者①雖未證實暈厥是由AVB引起,但可排除其他原因(尤其是室性心動過速)所引起。②雖無臨床症狀,但電生理檢查發現HV間期≥100ms。③電生理檢查時,由心房起搏誘發的非生理性His束以下的阻滯。

反復性暈厥,沒有確切的頸動脈刺激事件,高敏感性心臟抑制反應心室停搏時間>3秒者,要考慮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

心動過速的起搏治療僅限於導管消融和(或)藥物治療失敗,或不能耐受藥物副作用且反復發作的室上速患者。

高危的長QT綜合征患者。

以下心衰患者可植入CRT或CRT–ICD:①左室射血分數≤35%,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且QRS在120ms至149ms之間,竇性心律,心功能分級(NYHA)Ⅱ、Ⅲ級或理想藥物治療後能活動的NYHAⅣ級心力衰竭患者;②左室射血分數≤35%,非左束支傳導阻滯且QRS≥150ms,竇性心律,心功能分級(NYHA)Ⅱ、Ⅲ級或理想藥物治療後能活動的NYHAⅣ級心力衰竭患者;③理想藥物治療後左室射血分數≤35%合併房顫的心衰患者,若需要心室起搏或符合CRT指征且房室結消融或藥物治療後可保證100%心室起搏;④理想藥物治療後左室射血分數≤35%,且需要新裝或更換器械而且依賴心室起搏(40%)。

有心源性猝死(SCD)風險(主要SCD風險:心臟驟停史、自發持續性VT、自發非持續性VT、SCD家族史、暈厥、左室厚度≥30mm、運動時血壓反應異常;可能的SCD風險:房顫、心肌缺血、左室流出道梗阻、突變高危、強競技性體力活動時)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應植入DDD-ICD。

ICD的推薦指征如下:①非缺血性擴張性心肌病,顯著左室功能異常,不能解釋的暈厥;②持續性室速,即使心室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有一項以上主要SCD危險因素;

④致心律失常性右室發育不良/心肌病患者有一項主要的SCD危險因素(包括電生理檢查誘發VT,心電監護的非持續性VT,男性,嚴重右室擴大,廣泛右室受累,

當然指南並未涵蓋所有的臨床情況。就某一個具體患者而言,永久心臟起搏的指征並非總是明確的。通常,不可逆性、症狀性心動過緩是植入永久心臟起搏器的主要指征。應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患者的意願、經濟狀況等由負責醫師做出是否需要植入永久心臟起搏器的決定。

5)頸動脈竇過敏和心臟神經性暈厥者①自發性頸動脈刺激和頸動脈按壓誘導的心室停搏時間>3s導致的反復性暈厥。②持續性或有症狀的緩慢性心律失常且沒有恢復希望的心臟移植術後患者。③長間歇依賴的室速,伴或不伴QT間期延長者。

左室射血分數≤35%,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且QRS≥150ms,竇性心律,心功能分級(NYHA)Ⅱ、Ⅲ級或理想藥物治療後能活動的NYHAⅣ級心力衰竭患者,應植入CRT或CRT-ICD。

ICD的適應證如下:①室顫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持續性室速(VT),除外其他可逆原因,導致心臟驟停的存活者;②有器質性心臟病且有自發持續性VT者,無論血流動力學是否穩定;③有暈厥史,電生理檢查明確誘發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持續性VT或室顫(VF);④心肌梗死40d後,左室射血分數≤35%,NYHAⅡ或Ⅲ級;⑤非缺血性擴張性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數≤35%,NYHAⅡ或Ⅲ級;⑥心肌梗死前有左室功能不全,心肌梗死40d後,左室射血分數≤30%,NYHAⅠ級;⑦心肌梗死後,左室射血分數≤40%,非持續性VT或電生理檢查誘發出VF或持續性VT。

(2)Ⅱa類適應證主要包括

1)竇房結功能不全者①竇房結功能障礙導致心率

2)成人獲得性AVB者①無症狀的持續性Ⅲ度AVB,逸搏心率低於40bpm不伴有心臟增大。②電生理檢查發現在His束內或以下水準的無症狀性Ⅱ度AVB。③Ⅰ度或Ⅱ度AVB伴有類似起搏器綜合症的血流動力學表現。④無症狀的Ⅱ度Ⅱ型AVB,且為窄QRS波者。但當Ⅱ度Ⅱ型AVB伴有寬QRS波者,包括右束支阻滯,則適應證升級為Ⅰ類。

3)慢性雙分支阻滯的患者①雖未證實暈厥是由AVB引起,但可排除其他原因(尤其是室性心動過速)所引起。②雖無臨床症狀,但電生理檢查發現HV間期≥100ms。③電生理檢查時,由心房起搏誘發的非生理性His束以下的阻滯。

反復性暈厥,沒有確切的頸動脈刺激事件,高敏感性心臟抑制反應心室停搏時間>3秒者,要考慮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

心動過速的起搏治療僅限於導管消融和(或)藥物治療失敗,或不能耐受藥物副作用且反復發作的室上速患者。

高危的長QT綜合征患者。

以下心衰患者可植入CRT或CRT–ICD:①左室射血分數≤35%,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且QRS在120ms至149ms之間,竇性心律,心功能分級(NYHA)Ⅱ、Ⅲ級或理想藥物治療後能活動的NYHAⅣ級心力衰竭患者;②左室射血分數≤35%,非左束支傳導阻滯且QRS≥150ms,竇性心律,心功能分級(NYHA)Ⅱ、Ⅲ級或理想藥物治療後能活動的NYHAⅣ級心力衰竭患者;③理想藥物治療後左室射血分數≤35%合併房顫的心衰患者,若需要心室起搏或符合CRT指征且房室結消融或藥物治療後可保證100%心室起搏;④理想藥物治療後左室射血分數≤35%,且需要新裝或更換器械而且依賴心室起搏(40%)。

有心源性猝死(SCD)風險(主要SCD風險:心臟驟停史、自發持續性VT、自發非持續性VT、SCD家族史、暈厥、左室厚度≥30mm、運動時血壓反應異常;可能的SCD風險:房顫、心肌缺血、左室流出道梗阻、突變高危、強競技性體力活動時)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應植入DDD-ICD。

ICD的推薦指征如下:①非缺血性擴張性心肌病,顯著左室功能異常,不能解釋的暈厥;②持續性室速,即使心室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有一項以上主要SCD危險因素;

④致心律失常性右室發育不良/心肌病患者有一項主要的SCD危險因素(包括電生理檢查誘發VT,心電監護的非持續性VT,男性,嚴重右室擴大,廣泛右室受累,

當然指南並未涵蓋所有的臨床情況。就某一個具體患者而言,永久心臟起搏的指征並非總是明確的。通常,不可逆性、症狀性心動過緩是植入永久心臟起搏器的主要指征。應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患者的意願、經濟狀況等由負責醫師做出是否需要植入永久心臟起搏器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