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胎動多好還是少好?

女性在懷孕到了一定的階段, 是會出現胎動的, 大多數女性在懷孕中期之後, 都活感覺到胎動, 而且胎動還是會隨著環境和孕媽媽的心情變化而變化的, 因此, 孕婦的情緒對於胎動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而且有些寶寶天生就好動, 有些寶寶天生就不好動, 那胎動多好還是少好呢?

胎動多好還是少好

胎動分有感式和無感式, 有感式胎動媽咪可以感覺的到。 通常第一胎大約在懷孕18~20周就會感覺有胎動;第二胎更早, 約16~18周開始可感覺到胎動。 而從超音波可發現, 胎兒其實在6~8周就開始有活動, 只是媽咪感覺不到。

正常健康的胎兒在孕媽咪的子宮內一定會有適度的胎動, 有時候一天可能高達幾百次胎動, 只是媽咪沒有感覺那麼頻繁。 因此可以從胎動能感覺胎兒健康是否良好, 媽咪在心理層面可以比較安心。 如果胎動太少, 有可能是一種警訊, 包括胎兒缺氧、窘迫、出生異常的機會會升高,

所以注意胎動可及早發現問題, 並妥善處理。

平時胎動過多或過少需要注意什麼

其實在一般情況下, 胎動過多或者過少不正常的, 建議平時自己計算胎動的次數, 一般一個小時內胎動5-6次屬於正常現象, 反之則不正常;由此來判斷胎兒的狀態是否正常,

如果不正常, 就需要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啦。

胎動跟孕媽咪的心情有關,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孕媽咪應該儘量保持心情舒暢、胎兒自然也會怡然自得的安靜的活動;但如果媽媽心情煩躁、生氣、勞累的話, 胎兒也會感受到的, 也會跟著會躁動不安, 所以特別能動的。 所以孕媽咪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 放鬆心情, 注意多休息。

一般懷孕幾個月會有胎動呢?

一般來說, 懷孕18-20周, 孕媽開始感覺到胎動, 但在之前, 其實胎寶就有活動, 只是活動比較微弱, 孕媽感覺不到而已。 胎動多發生在中午和晚上, 早上較少。 通常29-38周是活躍期, 期間, 胎動每小時胎動次數不少於3-5次, 12小時胎動次數30-40次左右。

胎動方式有很多種, 比如蠕動、踢撞、攪動、嘔逆等。 蠕動時, 胎寶動作較輕, 通常在起床時出現。 踢撞時, 胎寶手腳在發育, 需要伸展。 攪動時, 可能在夜間, 胎寶需要活動, 緩解一天的僵硬。 而嘔逆多發生胎寶進食後 。

胎動是一種奇妙的感覺, 第一次很多孕媽都會感到神奇,

覺得這是胎寶在和自己溝通, 告訴自己身體發育得很好, 孕媽不用擔心。 由此孕媽變得安心, 繼續補充營養, 滿足胎寶的需求, 並做好準確, 等待胎寶的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