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如何解決拖延癥

每個人都會有懶的時候, 尤其在計劃好事情之后, 要立馬行動就非常困難, 都有想拖延的沖動。 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 必須要克服拖延癥才能使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效率更高, 辦得更好, 首先必須要從心理暗示自己快速并且認真的做每一件事情, 樹立明確的目標, 并且要有效地實施, 這樣才會克服拖延癥。

每個人都有想拖延的沖動, 但拖延意識和拖延次數多了就成了拖延癥。 很多有拖延癥的人會享受拖延期限結束后那一刻的輕松, 松了一口氣的那種愜意。 但是他們也不甘墮落, 所以一直處于中等水平, 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

但是我想說一個人不上不下是最難受的, 我始終相信一個人要么往前要么退后, 如果一直在原地, 只能說明不夠努力。

樹立目標, 分割成小目標

相對于大目標, 小目標更容易實現。 小目標成功率高, 會增加你的自信與動力。 比如說跑馬拉松, 如果你總是在想“有人超過我了”, “又有人超過我了”, “還跑嗎, 那么多人都在我前面呢, 要不停下來算了”, 在你不停嘀咕時表明你的拖延癥又犯了。 長時間的跑步是最煎熬的, 如果你一直將終點視為目的地, 你的心情會越來越焦急和不耐煩,

因為看不到終點;相反, 你跑馬拉松前先觀察地形特征, 將終點分割成幾個小分點, 作為你的大目標中的小目標, 那么你會發現其實終點也不是很遠。 目標越大, 你的拖延癥就越明顯。

積極的心理暗示

有拖延癥的人總是會找各種理由推延時間去完成一件事, 直到馬虎了事。 這個時候不妨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先把這個任務做完, 我就獎勵自己看最近新上映的電影”、“弄好這個, 我就可以吃大餐了”, 這是獎勵型心理暗示。 同樣的兩件事, 順序顛倒就是不一樣的效果了。

集中注意力

做事專注也是一個拖延者所缺乏的, 拖延者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容易分心、容易受情緒波動的影響, 會因此受情緒控制而放下眼前的事情, 去做別的事。 集中注意力是要訓練的, 第一種方法從看書開始, 集中你的注意力看一本書, 從堅持十五分鐘開始, 到半個小時, 然后是四十五分鐘, 最后是一個小時。 如此循壞, 把你的雜念全都拋開, 這種方法貴在堅持。 第二種方法當你專注于工作時,

突然心情就不好了, 不想做了, 那么索性不理自己的情緒(你要生氣就生氣吧, 反正都會過去的, 我還是繼續工作吧), 或者把你想拋棄工作去享樂要做的事情, 記錄下來, 等做完工作再一一完成。

改變自己的態度

說是拖延癥, 其實“癥”給人的感覺總是不好的, 拖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這倒是顯而易見的, 很多人或許沒到拖延癥的地步, 但也確實因為拖延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說得通俗一點, 就像一個人走路時專注于思考卻沒有因此而摔倒一樣的道理, 是潛意識在作怪。 拖延也是潛意識給自己的暗示太多了, 比如說“還有時間, 慢慢來”, “反正又不會評優評先, 做得再好再快又有什么用”, “大家都那樣,

我花那么多心思干嘛”這一類的自我暗示都太消極了, 沒有一點進取之心, 當潛意識給我們傳遞這些信息時, 我們要果斷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