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耍小脾氣易忘事 警惕老年癡呆癥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翁淑賢通訊員黃璀玥)熱播劇《都挺好》不但引起大家對家庭倫理的熱議, 后半段, 行為怪異、愛耍小脾氣而且明顯記憶力變差甚至偶爾還迷路的蘇大強, 讓人關注到一種病——老年癡呆癥。 廣醫三院荔灣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韋朝霞介紹說, 據不完全統計, 2015年全球約有4700萬老年癡呆癥患者, 預計到2030年將達7500萬。 老年癡呆癥病因復雜、無法逆轉, 但早期有征兆。 如果能早發現早干預, 無論對患者本身還是其所在的家庭, 都可助提高生活質量、減少治療及看護所帶來的負擔。

蘇大強癥狀預示老年癡呆癥

熱播劇《都挺好》里蘇大強最后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癥狀——

記憶力差:頭一天晚上翻箱倒柜找私房錢, 第二天女兒問起卻一臉茫然, 一點都想不起來, 好像失憶一般;

走失行為怪異:找不到家, 蘇大強被鄰居送到了派出所, 其實他身上有女兒的聯系方式, 卻不知道怎么通知家人;

不認識親人:蘇大強去買記憶中女兒小時候想要的計算本, 抬頭卻認不出幾個小時前還在一起的女兒蘇明玉……

韋朝霞指出, 蘇大強這一系列的癥狀, 正是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癥引起的器質性精神障礙。

初期癥狀不明顯

大多數人可能覺得老人年紀大了, 記憶力下降, 容易忘事兒, 有點小脾氣, 總是想起過去, 甚至偶爾迷路都“很正常”。

韋朝霞提醒說, 其實這些可能都是老年癡呆癥的前期征兆。 正因為大家對老年癡呆癥的前期癥狀不太了解, 對家里上了年紀的長輩出現上述征兆也不太當回事, “甚至很多醫生也無法早期診斷。 ”韋朝霞說, 所以目前老年癡呆癥仍難以做到有效的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

韋朝霞進一步解釋說, 老年癡呆癥是一種起病隱匿、發展較慢、不斷進展的神經系統退化疾病, 主要的發病人群是65歲以上的老人, 但并非說“人老必癡呆”, 也可發生于相對年輕的人群。 不過, 隨著年齡的增長, 這種病的發生率確實會有所上升, 80歲以上約1/4的人群患病, 而85歲以上老人患病率則接近一半。

阿爾茨海默病無法逆轉

韋朝霞說, 阿爾茨海默病目前仍是一種無法通過治療得以逆轉的疾病。

“因此, 避免誘因、減少發病率和早發現早干預尤為重要。 ”她說, 10%左右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有遺傳因素或家族史。 除此之外, 抑郁癥、皰疹病毒感染、牙周炎、高血糖、高胰島素血癥、高血壓、高血脂、吸煙、房顫、獨居、有重金屬接觸史等都有可能是誘發因素。

只要用心觀察, 其實這種病早期還是有不少“蛛絲馬跡”可循的, 最常見是記憶力減退, 尤其是對近期事物容易遺忘。 早期的患者還會出現不能完成曾經熟悉的工作、有語言表達障礙、搞不清時間和地點的情況等。 除此之外, 早期患者還可出現判斷力、理解力下降, 情緒、行為、性格有異常改變, 對周圍事物喪失興趣。 比如沖紅燈過馬路,

與人交流跟不上節奏, 把煮熟的食物放到衣柜或者洗衣機, 性格變得或焦慮悲觀, 或易怒多疑等。 “如發現家人有以上癥狀, 就應該及早送醫。 ”韋朝霞提醒道。

飲食運動有助預防干預

據韋朝霞介紹, 開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藥物困難重重, 目前雖然有幾種藥物可以延緩進展和不同程度的改善癥狀, 但并不能終止和逆轉疾病進展, 因此, 早發現早干預尤其重要。

她建議, 有家族史的人群應該從50歲就開始預防和干預。 主要干預措施包括避免上述與該病可能相關的危險因素。

此外, 從飲食預防的角度, 應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 多吃蔬菜、豆類、水果和全谷物食物, 多食用富含維生素E和B族的食物, 日常低糖低脂飲食等。

從運動預防的角度, 建議日常堅持適量的中強度有氧運動。 比如, 每周不低于2小時的快步走, 或是跳跳舞;積極參加社交活動、游戲等, 避免獨處。 此外, 日常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