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對眼”假的多
經常會有年輕的家長抱著出生幾個月的小寶寶來就診:“醫生, 幫忙看看小寶寶是不是有些‘對眼’, 看著眼睛有些向里偏。 ”經過詳細檢查, 大部分其實是假性內斜視, 即雙眼內眥部過寬, 內眥贅皮, 遮住部分內側“眼白”, 看起來像是內斜。 但是, 臨床中確實會遇到一些嬰幼兒的內斜視, 而其發病年齡和臨床體征有其自身的特點。
正常新生兒一般會有小度數的外斜視, 在4~6個月時可自行消失。 而內斜視則不一樣, 一旦發生不會自行消除。 通常出生后6個月內發生的內斜視稱之為嬰兒型內斜視, 主要有小角度新生兒內斜視、先天性內斜視、Ciancia綜合征、調節性嬰兒型內斜視等形式,
先天性內斜視的病因目前還不清楚, 可能與視覺系統發育不完全、會聚系統的功能缺陷或發育遲緩有關。 先天性內斜視多于出生后6個月內發病, 表現為大角度恒定性內斜視(≥40棱鏡度), 斜視角度相對穩定, 遠近斜視角度相同。 初期可以是交替注視, 偶爾可早期就表現為一眼注視, 另眼恒定性內斜視。 很少有自行緩解的, 一般患兒伴有弱視, 可合并眼球運動異常, 如隱性眼球震顫等。
通常來說, 先天性內斜視需手術治療, 目的是矯正屈光不正。 如存在弱視, 建議手術之前先治療弱視, 每天遮蓋主導眼4~6小時, 直至非主導眼能維持很好的注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