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兒童痔瘡出來怎麼辦

雖然成年人有痔瘡情況比較普遍, 對於兒童來說發病率比較低, 但也不能排除痔瘡的可能, 兒童痔瘡出來怎麼辦呢?據瞭解, 兒童痔瘡的形成多於大便不暢有關, 這時候兒童會有肛門疼痛的感覺, 家長要及時瞭解, 並做好護理工作, 一旦痔核脫出就要及時就醫。

一、症狀

小兒痔瘡症狀--排便異常

寶寶常常由於奶粉的餵養、母乳餵養失調, 或者是小孩挑食造成大便幹結。 時間長了就慢慢形成了便秘, 大便不但又幹又硬, 還成又黑又粗的, 寶寶排便困難肯定大哭大鬧, 一刻都不消停, 媽媽千萬不要以為是小孩鬧脾氣。 如果發現這樣的情況, 一定要細心觀察寶寶的腹部, 看看有沒有硬硬的感覺, 還有肛門處有沒有因為排便困難導致充血紅腫, 或者是其他特徵。

小兒痔瘡症狀--便血

寶寶便血的原因很多, 比如腸道疾病如息肉、肛裂、內痔、肛門異物損傷等等。

小兒痔瘡症狀中最明顯的就是內痔造成的便血, 內痔是由於直腸局部的粘膜下靜脈曲張造成。 特點是在排便、咳嗽或啼哭時, 肛門口有一紫紅色的結節。 起初不痛, 只是感到肛門部有瘙癢或異物感, 小兒會常用手去抓肛門。 排便時肛門口的紫紅結節增大, 因為磨損或破裂造成便血。 有的是單純性肛門出血、有的伴隨大便出現, 血液顏色鮮紅, 血量相對較多, 呈點滴狀, 有時呈噴射狀, 一般無痛苦。 如果發生嵌頓, 則會有痛感。 小兒內痔多為單純性內痔, 極少有混合痔。

小兒痔瘡症狀--疼痛

幼兒的皮膚嬌嫩, 感覺十分靈敏, 尤其是對於疼痛等情況反應巨大。 如果是因為過度用力而引起痔靜脈的斷裂形成血栓性外痔, 此時肛門處會十分疼痛, 小孩會不敢大便或者大便時哭鬧。 而且痔瘡一般由於長期便秘造成大便乾燥粗硬, 擦傷痔瘡粘膜或皮膚, 此時排便也會伴有疼痛的感覺, 一定要與直腸息肉和肛裂區分開。

小兒痔瘡症狀--脫出

一般小兒容易患內痔, 所以脫出物很有可能是內痔痔核,

如果出現痔核脫出時, 一定要及時到醫院診治, 與息肉和其他腫瘤加以分辨, 而且脫出容易造成肛門處出現分泌物從而引起肛門瘙癢, 此時要及時給寶寶清潔患處, 避免感染。 [1]

二、治療方法

⒈小兒痔瘡的發病率低, 治療宜採用中藥外治等簡便無痛苦的治療方法。

平時多注意調整飲食, 讓小兒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蜂蜜;便後或臨睡前用溫水清洗肛門部, 以改善肛門血液迴圈。

⑴疼痛時可用複方阿司匹林或去痛片, 每次2片, 每日3次。

⑵如有炎症可用:複方新諾明, 每次2片(首次4片), 每日2次口服麥迪黴素, 每次0.3支, 每日3次口服。 如有條件可用青黴素, 每次80萬單位, 6小時l次肌肉注射。 鏈黴素, 每次0.5克, 12小時1次肌肉注射。 與青黴素同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