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為什麼會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通常發生在女性生產的時候, 是一種死亡率很高的疾病, 羊水栓塞是指孕婦在分娩的過程的中, 羊水進入到了人體的血液中, 羊水栓塞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羊水栓塞會堵塞肺部血管, 形成肺栓塞, 危及產婦的生命, 那為什麼會發生羊水栓塞呢?下面介紹引起羊水栓塞的原因。

目前醫學界對羊水栓塞的致病原因仍不清楚, 可能與羊腔膜內壓力過高、血竇開放、胎膜破裂等有關:

1、羊腔膜內壓力過高

臨產後, 特別是第二產程收縮時, 羊膜腔內的壓力升高(可達100-175mmHg), 且明顯超過靜脈壓, 因此羊水有可能被擠入破損的微血管而進入母體血循環。

2、血竇開放

分娩過程中各種原因引起的宮頸裂傷可使羊水通過損傷的血管進入母體血循環。 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胎盤邊緣血竇破裂時羊水也可通過破損血管或胎盤後血竇進入母體血循環。 剖腹產或鉗刮術時,

羊水也可從胎盤附著處血竇進入母體血循環, 發生羊水栓塞。

3、胎膜破裂

大部分羊水栓塞發生在胎膜破裂以後, 羊水可從子宮蛻膜或宮頸管破損的小血管進入母體血循環中。 剖腹產時, 羊水可從手術切口處進入母體血循環。

綜上所述,

高齡初產、經產婦、子宮收縮過強、急產、胎膜早破、前置胎盤、子宮破裂、剖腹產等是羊水栓塞的誘發因素。

什麼是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是指在分娩過程中羊水突然進入母體血液迴圈引起急性肺栓塞, 過敏性休克,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腎功能衰竭或猝死的嚴重的分娩期併發症。

羊水栓塞可發生在足月分娩者以及妊娠10-14周鉗刮術時, 其發病率為2萬分之一至8萬分之一, 其死亡率高達80%, 是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栓塞就是小的固體或是液滴、氣泡進入血液迴圈堵塞血管的現象。 羊水是進入母體血循環是羊水栓塞發生的必要條件, 羊水進入母體血循環後, 經過血液化驗, 可以在血液中找到羊水中的有形物質, 如毳毛、胎脂、胎糞、黏液、角化上皮細胞等。

羊水栓塞危害很大, 首先可能會堵塞肺部的血管, 造成肺栓塞, 而如果肺栓塞, 人體的氧氣供應就會受阻。 羊水栓塞比血栓等栓塞更危險的地方在於, 來自羊水中胎兒的成分是異體成分, 不僅會堵塞血管, 還會引起免疫反應,

可導致過敏性休克。

不僅如此, 孕產婦的血液處於高凝狀態, 而羊水中又含有許多促凝物質, 因此二者相遇就容易發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這樣不僅會產生大量微血栓, 還會一下子消耗太多凝血因數, 纖溶系統也被啟動, 導致此後血液就會變得無法凝固止血, 引起產後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 而當人在休克狀態, 還可以出現器官功能的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