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雙側骶髂關節積氣

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個人體質以及年齡等要素都與雙側骶髂關節積氣有關。 與此同時雙側骶髂關節積氣的發生往往與其它疾病有關, 其並非單獨的疾病。 因而從健康的角度分析無論是因為何種原因而發生雙側骶髂關節積氣, 都應該引起充分的重視。 下文就讓我們一起瞭解與雙側骶髂關節積氣的常識問題吧。

大多數的骶髂關節炎並不是單獨的一個疾病, 而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原發性骶髂關節炎的關節軟骨細胞活性低下, 髖部肌肉等軟組織支援力量減弱, 軟骨呈退行性變。 往往受年齡、體質、遺傳等因素影響。

病因

1.原發性骶髂關節炎

關節軟骨細胞活性低下, 髖部肌肉等軟組織支援力量減弱, 軟骨呈退行性變。 往往受年齡、體質、遺傳等因素影響。 年齡越大, 積累的損傷越多, 老年人的關節軟骨基質中黏多糖含量減少, 纖維成分增加,

軟骨的韌性降低, 易遭受損傷而產生退行性變。 肥胖體形的人發病率較高。

2.繼發性骶髂關節炎

可產生生物力學的不平衡, 使承重區範圍縮小, 承重區關節軟骨承受壓力增加導致關節軟骨磨損引起骨性關節炎。 扁平髖、股骨頭骨骺滑脫、關節面不平整,

機械性磨損, 可引起骨性關節炎。 髖關節某些疾病損害關節軟骨如化膿性髖關節炎、髖關節結核、血友病、神經性髖關節病等。

臨床表現

1.疼痛

是該病的主要症狀, 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 特點為隱匿發作、持續鈍痛, 多發生於活動以後, 休息可以緩解。 隨著病情進展, 關節活動可因疼痛而受限, 甚至休息時也可發生疼痛。 睡眠時因關節周圍肌肉受損, 對關節保護功能降低, 不能和清醒時一樣限制引起疼痛的活動, 患者可能疼醒。

骶髂關節有廣泛的神經支配, 因此在臨床上表現為多種疼痛形式, 如下腰痛、臀區疼痛、大腿近端疼痛及腹股溝區疼痛。 骶髂後韌帶由S2-4支配, 骶髂前韌帶由L2-S2支配, 骶髂關節韌帶有緻密的無髓神經纖維構成傷害感覺系統分佈,

遍及關節囊整個厚度。 由於其神經支配的聯繫複雜, 因此骶髂關節病變與下腰痛有密切關係。

2.晨僵

晨僵一般提示滑膜炎的存在, 但和類風濕關節炎不同, 晨僵持續時間比較短暫, 一般不超過30分鐘。 活動後即可逐漸緩解。

3.其他症狀

可出現關節攣縮、功能紊亂、靜息痛、負重時疼痛加重。 由於關節表面吻合性差、肌肉痙攣和收縮、關節囊收縮以及骨刺等引起機械性閉鎖, 可發生功能障礙。

治療

1.宣傳防病知識、保護關節

讓患者對該病有所認識, 體育鍛煉要循序漸進, 防止關節過度運動和負重, 避免關節機械性損傷。 嚴重時應制動或石膏固定, 以防畸形。 減輕體重, 使用把手、手杖以減輕受累關節負荷。 與職業有關者, 應調換工作。 進行有關肌肉群的鍛煉, 可保持和改善關節活動, 以增強關節的穩定性。

2.藥物治療

疼痛時可以使用鎮痛藥, 但不要長期使用, 以免形成依賴或降低作用。 可嘗試採用軟骨保護類藥物(如硫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緩解症狀。

如果是局部壓痛點者, 可作痛點封閉, 但輕易不選擇手術治療。

3.物理療法

熱療、水療、紅外線、超短波、電刺激等均可增強局部微循環、緩解肌肉韌帶結構緊張, 減輕疼痛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