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血脂控制的目標是什麼?

過度肥胖的人, 還有年紀偏大的中老年人, 都是高血脂症的高發人群, 所以這些人一定要定期到醫院體檢, 跟醫院體檢的時候就必須要檢查血脂是否正常, 上述人群很容易出現血脂偏高, 這時候要採取飲食調理、運動等方式加以控制, 而且要定期去醫院檢查血脂水準, 那麼血脂控制的目標是什麼呢?

血脂控制目標:

血脂是血漿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類脂等的總稱, 與臨床密切相關的主要是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在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因素的作用下, 血管內膜受到損傷, 這時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通過破損的內膜鑽入血管壁, 在血管壁上沉積下來, 形成穩定或不穩定斑塊, 使血管狹窄, 進而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然而, 血脂異常本身不會引起病人的特別不適, 不抽血化驗根本不易覺察, 它對心腦血管的侵害是一個長期的悄無聲息的過程,

從血脂的升高到引起病人的不適, 可能數年或數十年之久, 因此常把血脂異常形象地稱為“無形的”。

冠心病、腦梗塞、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者、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期後女性都是血脂檢查的重點對象。

降膽固醇治療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壞”膽固醇, 減緩斑塊的形成和發展, 甚至逆轉斑塊。

血脂異常與飲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關係, 飲食治療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異常治療的基礎措施, 且貫穿整個治療過程。

在生活中需要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 選擇能夠降低“壞”膽固醇的食物, 如植物固醇、可溶性纖維。

應注意減輕體重, 增加有規律的體力活動, 同時採取針對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措施, 如戒煙、限鹽、控制血壓等。

通過飲食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後, 如果血脂仍不能達標, 建議啟動藥物治療。 服藥4~8周後複查血脂及AST(穀草轉氨酶)、ALT(穀丙轉氨酶)和CK(肌酸激酶)。

如能達到目標值, 逐步改為每6~12個月複查一次。 如治療3~6個月複查血脂仍未達到目標值,

則需調整劑量或藥物種類, 或聯合藥物治療, 再經4~8周後複查。 在藥物治療時, 必須監測不良反應。

在應用調脂藥物治療的過程中, 即使膽固醇水準達標, 亦不能隨便停藥, 因為血脂異常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 如果停藥, 多數病人在1~2周後血脂回升到以前水準,

降脂治療的目的是為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只有長期堅持才能達到這一目的。

每個人所伴隨的疾病不一樣, 所要求的血脂目標值亦不同, 危險因素越多, 目標控制越嚴格。

因此已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的患者, 或已經發生過腦卒中、心梗的患者, 血脂控制的目標值與化驗單上顯示的正常值是不同的。

降脂藥物降低血脂的程度與藥物劑量和服藥時間相關, 服藥後的4~6周可達穩定的降脂效果, 需複查血脂, 調整藥物劑量, 堅持服藥不會進一步降低血脂, 只是穩定維持較低的血脂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