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突然拉屎拉出血

對於世界上的每一種生物, 不論是人類還是其他的各種生物來說, 吃喝拉撒是非常普遍, 而且非常普通的一件事情了, 因為我們要存吃的食物中獲取我們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 並且這些營養物質, 我們都要通過排泄的作用。 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突然拉屎拉出血是怎麼情況吧。

一、病因

1.消化道本身的疾病, 例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胃、腸道潰瘍和炎症、寄生蟲感染、腫瘤(包括息肉和癌)、痔、腸套疊、肛裂、大便乾燥擦傷等。

2.消化道以外的其他系統的疾病, 例如血液病、急性傳染病、維生素缺乏症、中毒或藥物毒性作用等。

3.兒童出現便血, 多由腸息肉引起, 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混合;也可見於細菌性痢疾、腸套疊、血液系統疾病等。 成年人便血, 多由痔瘡、肛瘺、肛裂、腸息肉、腸癌、炎症性腸病等引起。

二、臨床表現

1.鮮血便

多為急性(即時)出血, 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時間就經肛門隨糞便排出, 或便後直接流出。 流出的血液外觀類似外傷出血, 顏色鮮紅或紫紅、暗紅, 時間稍久後可以凝固成血塊。 常於以下疾病:

(1)痔瘡 各期內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 一般為糞便附有鮮血或便後滴血。

外痔一般無大便出血。

(2)腸息肉 為無痛性大便出血。 排便時出血, 排便結束後停止, 量多少不等, 一般血液不與糞便相混, 或息肉位置高、數量多, 也可與糞便相混。

(3)直腸脫垂 久病後可有排便時出血。

(4)肛裂 便血, 出血方式為糞便表面一側附有血跡, 不與糞便相混, 部分患者便後滴血。

2.膿血/黏液血便

即排出的糞便中既有膿(黏)液, 也有血液。 膿(黏)液血便往往見於直腸或結腸內的腫瘤及炎症。 常見以下疾病:

(1)直腸癌 血色較新鮮或暗紅色, 糞便中可有黏液, 往往血液、黏液、糞便三者相混。

(2)結腸癌 隨病程延長逐漸出現大便出血, 多為含有膿液或黏液的血便, 血色較暗。

(3)潰瘍性結腸炎 黏液便或膿血便, 同時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腸道感染性疾病 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腸病等。

3.黑便

又稱為柏油便, 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 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症狀之一。 如果出血量較少, 且出血速度較慢, 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 排出的糞便即為黑色;若出血量較多, 在腸內停留時間較短,

則排出的血液呈暗紅色;出血量特別大, 而且很快排出時也可呈鮮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