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耳朵有蟬鳴音怎麼回事?

很多人都有耳朵有闡明的情況, 其實這一般大多數是腦供血不足, 或者血糖和血脂高導致的, 如果耳朵闡明不明顯, 可先觀察, 控制自己的血脂, 改善腦供血不足的情況, 平時飲食清淡, 儘量不要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以免造成血糖太高, 如果還是有耳朵闡明的情況, 儘早去醫院的耳鼻喉科看看。

西醫認為, 耳朵經常有蟬鳴的聲音可能由中耳炎、耳垢過多、聽覺退化等問題導致, 而長期處於高噪音環境之下, 更可令聽覺細胞受到破壞, 提早出現聽覺退化。 不過, 如非受到噪音影響, 或耳朵疾病影響, 但仍然有耳鳴問題, 即很可能與個人體質有關。 中醫指耳鳴可分虛症和實症, 雖非致命性疾病, 但間歇性的耳鳴聲已可對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更甚的會影響聽力。 因此, 改善生活習慣, 並配合適當飲食和按壓穴位, 即可望改善耳鳴情況。

中醫師指出, “耳鳴”即耳內有鳴響聲, 耳鳴的成因可分為實症和虛症, “虛症主要是由於腎陰虧虛所致, 所謂‘腎開竅於耳’, 即如果腎出現毛病, 可在耳朵反映出來。 如日常身體過於疲勞、生活壓力大, 都可引起腎虛;至於實症, 就多與肝臟有關, 如肝火上擾、痰火屈結、風熱侵襲這些症型都屬於實症。

由於夏季天氣炎熱, 令人較易感到燥火, 而肝火會瘀滯在脈絡中, 加上多數人喜喝冷飲, 容易化濕為痰, 造成痰火屈結, 因此耳朵經常有蟬鳴的聲音於夏天多為實症, 肝旺體質者更易出現頭暈、頭痛情況。

現代人一般工作壓力大,

加上休息不足和晚睡, 因而增加出現耳鳴機會。 陳中醫指, 尤其是平日處事較為急躁的人士, 更容易出現實症耳鳴, “因這類人日常處事較為急進燥火, 令肝臟容易發熱, 如加上晚睡、身體長期處於疲勞狀態, 則會加劇肝臟負擔, 令實症中帶虛。 另外, 如再飲用冷飲, 更可造成痰火屈結。 ”他建議這類人日常應放鬆心情, 以及少喝冷飲為佳。

如出現耳鳴問題, 要先辨明症型, 方能對症下藥, 相反如錯用藥方, 反令病情加劇。 如屬於實症, 以活血化痰及平肝潛陽為主要治療方式, 前者可以利用川芎、赤芍、桔梗;而後者則可用牡丹皮、菊花、鮑魚殼等。 至於虛症則需要補虛, 以滋陰降火及補益肝腎為主, 前者可用生地、熟地、生萸肉;後者可用淮山、甘草、葛根等。

除用藥外, 日常亦可利用穴位按壓以改善耳朵經常有蟬鳴的聲音, 例如按壓合穀穴(位於手背, 拇指與食指之間, 虎口位入約兩吋)、聽宮穴(緊貼耳屏前方, 張開口後的凹陷處)和下關穴(位於耳前方, 顴骨下凹陷處)。 每個穴位可反復按壓一分鐘, 有助改善耳鳴問題。 另外, 如同時有頭暈問題, 可按壓太沖穴(位於足背, 拇趾與二趾中間對上兩吋), 一併改善情況。 當然, 日常作息亦要有規律, 應保持足夠休息, 早睡早起, 維持心境開朗, 並多喝溫熱飲品, 可減少耳鳴出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