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經常哭的人會怎麼樣?

哭泣是我們人類表達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 生活中男性哭泣的幾率顯然要比女性更低一些, 這是因為男人內心都是比較強大的緣故。 其實哭並不算什麼丟人的事情, 該哭的時候就要直接哭出來, 這也是宣洩情緒的良好方式, 當哭過之後就會感覺情緒恢復好多。 那麼, 經常哭的人會怎麼樣?

幾百名男女性分別研究後發現:在他們痛快地哭過之後, 自我感覺都比哭之前好了許多, 健康狀態也有所增進。 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 人們在情緒壓抑時, 會產生某些對人體有害的生物活性成分。 哭泣後, 情緒強度一般可減低40%, 而那些不愛哭泣, 沒有利用眼淚消除情緒壓力的結果是, 影響身體健康, 促使某些疾病惡化。 比如結腸炎、胃潰瘍等病痛就與情緒壓抑有關。

測試發現, 正常人的淚水是鹹的, 糖尿病人的淚水是甜的。 悲傷時流出的眼淚, 含有更多的荷爾蒙等,

人們遇到悲傷的事情時, 如果能放聲痛哭一場, 流淚後的心情往往會好受許多, 這是由於悲傷引起的毒素, 通過眼淚已得到排泄之故。

可是, 大多數的男性, 遇到悲傷的事情時強壓著悲傷, 把淚水獨自咽下。 殊不知, 此舉對身心健康有著極大的危害。

因此, 男人壽命較女性短也可能與心理壓抑流淚少有一定的關係。

而在現實生活中, 女性比較容易讓自己的情緒發洩出來, 有悲傷即哭泣, 讓緊張情緒及時得到釋放, 從而減少疾病、延長壽命。

一個人在不高興時, 得到的勸慰頂多是“笑一笑”。 很少有人勸其“哭一哭”。 哭在人們的腦海中被定格為一種對身體毒害的情緒反應。 然而新近科學家們的實驗與研究卻給了我們一個迥然不同的結論:哭對緩解情緒壓力是有益的。

心理學家克皮爾調查了137人, 並將他們分為健康組和患病組。 患病組是潰瘍病和結腸炎的患者, 這是兩種與精神緊張密切相關的疾病。 結果發現, 健康組哭的次數比患病組較多, 而且哭後自我感覺較之哭前好了許多。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 人們因情緒壓抑時, 會產生某些對人體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質。 哭泣時, 這些有害的化學成分便會隨著淚液排出體外, 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有害物質的濃度, 緩解了緊張情緒。 有研究表明, 人在哭泣時, 其情緒強度一般會降低40%。 這解釋了為什麼哭後感覺比哭前要好了許多。

哭作為一種常見的情緒反應, 對人的心理起著一種有效的保護作用。 當你的精神蒙受突如其來的打擊時, 當你的心情抑鬱不樂時, 不妨痛痛快快哭一哭。 不要強忍淚水, 那樣會加重抑鬱, 憋出病來的。 強烈的負性情緒舍造成你心理上的高度緊張, 而當這種緊張被你壓抑下去得不到釋放時, 勢必成為一種積累待發的能量, 引起機體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的紊亂, 久而久之, 會造成身心健康的損害, 促成某些疾病的發生與惡化。 而哭泣則能提供一種釋放能量、緩解心理緊張、解除情緒壓力的發洩途徑, 從而有效地避免或減少了此類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美國生物化學家費雷認為,

人在悲傷時不哭有害健康, 屬於是慢性影響。 他的調查發現, 長期不哭的人, 患病率比哭的人高一倍。 為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哭是有益健康的。 情感變化引起的哭是機體自然反應的過程, 不必克制。 尤其是心情抑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