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艾泡腳的作用與功效
陳艾泡腳是可以給人們帶來極大的作用和功效, 因為艾葉是屬于一種溫補類的藥材, 許多孕婦們在懷孕的期間都是會選擇使用艾葉來洗澡, 從而就能夠讓自身的皮膚變得更加好, 也是有防治感冒的效果, 而泡腳就能夠達到更明顯的作用, 不僅可以止咳化痰, 還可以有安胎和止血等一些作用。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每至端午節之際, 人們總是將艾置于家中以“避邪”, 干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 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本草綱目》除記載有“白蒿”及“白艾’外, 還記載有“蘄艾”(產蘄州, 今湖北省蘄春縣薪州鎮), 可入藥。 此系艾的栽培品種cv. qiai, 與原種(野生種)的區別在于:栽培品種植株高大, 高150-250厘米, 香氣濃烈;葉厚紙質, 被毛密而厚, 中部葉羽狀淺裂, 上部葉通常不分裂, 橢圓形或長橢圓形, 最長可達7-8厘米, 寬1.5厘米, 葉揉之常成棉絮狀;入藥,
全草入藥, 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 歷代醫籍記載為“止血要藥”, 又是婦科常用藥之一, 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 又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 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產褥期母嬰感染疾病, 或制藥枕頭、藥背心,
艾草性味苦、辛、溫, 入脾、肝、腎。 《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 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亦常用于針灸。 故又被稱為“醫草”, 臺灣正流行的“藥草浴”, 大多就是選用艾草。 關于艾葉的性能, 《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 ”《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 生溫, 熟熱, 純陽之性, 能回垂絕之陽, 通十二經, 走三陰, 理氣血, 逐寒濕, 暖子宮……以之灸火, 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
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 有通經活絡, 祛除陰寒, 消腫散結, 回陽救逆等作用。 現代藥理發現, 艾葉揮發油含量多, 1.8-桉葉素(占50%以上), 其它有α-側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 風干葉含礦物質10.13%, 脂肪2.59%, 蛋白質 25.85%, 以及維生素A、B1、B2、C等。 灸用艾葉, 一般以越陳越好, 故有“七年之病, 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