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起了褥瘡怎麼辦

對於長期臥床的人來說, 起了褥瘡怎麼辦呢?我們知道, 長期躺著不動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起初為皮膚發紅, 慢慢會有潰爛的發生, 這時候病人的家屬應做好細緻的護理工作, 及時進行用藥或送醫院治療。 平時要多為病人翻身做床上運動, 以免感染傷口讓病情加重。

褥瘡早期皮膚發紅, 採取翻身、減壓等措施後可好轉。 當皮膚出現淺表潰爛、潰瘍、滲出液多時就應及時到醫院接受治療。

1.褥瘡治療原則

(1)重度褥瘡的患者在發現病症後, 最好立即選用冰石愈傷軟膏進行治療。 首先將創面用生理鹽水消毒清洗後, 將藥膏直接塗在創面上, 15分鐘左右立即止痛, 同時有分泌物出現(開始是水點、水珠、膿血、腐肉等異物)並會自動脫落, 觀察創面發白, 此時均是正常現象。

(2)患者用藥前, 要清洗並注意將壞死組織清除乾淨, 尤其是褥瘡和糖尿病足患者更應該仔細檢查創面情況,

必要時要將壞死的肌鍵進行處理, 以免後患。

(3)對於嚴重的褥瘡、糖尿足患者, 最好在清瘡期時間內每天換兩次藥, 目的是要隨時將創面裡的滲出液清除乾淨,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暴露治療, 這樣能有效的縮短治療時間。

(4)一般情況下,

治癒淺Ⅱ度褥瘡需要7天左右時間, 治癒深Ⅱ度以上需要12~15天左右時間。 治療5~8公分左右的褥瘡、糖尿病足需用10~15支左右, 時間大約需要20~30天左右。

2.藥物治療

(1)碘酊具有使組織脫水促進創面乾燥、軟化硬結構的作用。 將碘酊塗於創面, 每日2次。

(2)多抗甲素能刺激機體的免疫細胞, 增強免疫功能, 促進創面組織修復。 對創面較大者, 先用生理鹽水清創, 然後用紅外線燈照射20分鐘, 創面乾燥後用多抗甲素液濕敷, 再用紅外線燈照射10分鐘, 最後用滅菌紫草油紗布覆蓋, 對滲出液多者, 每日換藥3次。

(3)滅滴靈對殺滅厭氧菌有特效, 並能擴張血管, 增強血液迴圈。 用此藥沖洗後, 濕敷創面, 加紅外線燈照射20分鐘, 每日3~4次。

(4)傳統中藥對於II和IV期褥瘡, 中藥膏的應用十分重要。

可以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 去除壞死組織, 再採用中藥塗於褥瘡創面進行治療。 伴有空洞可配合使用化腐生肌油紗條, 能將化腐溶解物引流排出, 促使新生肉芽加速生長。 中藥治療褥瘡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認可。

(5)從魷魚軟骨組織中提取的改性甲殼素, 具有止血、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瘢痕的功效, 同時無刺激, 無過敏, 無毒性,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是一種非常優異的生物敷料。

3.分期治療

(1)一期的臨床表現以局部皮膚暗紅色、腫脹、灼熱、疼痛為主症, 皮膚的完整性尚未破壞, 及時治療, 有望完全恢復正常而不潰爛, 這就是褥瘡一期的表現。 治療應首先增加患者的翻身次數, 以改善局部血液迴圈, 糾正缺血缺氧, 還要盡可能去除導致褥瘡的病變因素。 其次用過氧化氫液擦拭創面, 再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 用75%酒精消毒褥瘡周圍皮膚, 再用無菌紗布覆蓋。

(2)二期的臨床表現是以局部皮膚紫紅色、水腫為主症。 瘀血久滯可成瘕, 所以也每見皮下硬結。 水腫甚時可使皮膚變薄,

故又常見出現水皰, 水皰不小心極易破潰, 從而又可引發感染。 此期治療應注意保持皮膚潔淨, 嚴防引起感染。 未潰破的水皰要儘量減少摩擦, 以防破裂, 大水皰可用注射器抽取皰內液體, 以保護皮膚不受損傷。 此期又稱炎性浸潤期, 說明最易引起感染, 如有感染, 可靜脈滴注有效抗生素。 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 有水泡未破者, 則用無菌注射針頭將水泡刺破, 再將消毒紗布浸入新液中, 取兩層紗布敷於創面, 每3~4小時用注射器抽取藥液滴於敷料之上, 以保持覆蓋傷口的紗布濕潤。 提示:儘量保護好表皮, 所用紗布應採用無菌醫用紗布。 使用新液之前先用生理鹽水將創面洗乾淨。 採用軟枕或墊圈將患處騰空, 避免紗布覆蓋處拖拉、受壓。再次換敷料時可用生理鹽水將紗布再次濕潤後揭下,防止敷料與創面發生粘連。治療炎性浸潤期壓瘡患者,臨床多用0.5%碘伏消毒,使創面乾燥。但此法容易使傷口脫水,不利於上皮細胞生長,易使生物活性物質丟失,減慢愈合速度。不覆蓋紗布則容易造成皮膚與床鋪等形成擦傷,覆蓋紗布又容易導致敷料與創面粘連,再換藥時易導致機械損傷,增加患者疼痛感,甚至會擴大創面。目前認為,在無菌條件下持續濕潤,有利於創面上皮細胞生成,加速壞死組織脫落,顯著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和創面的癒合。所以持續濕敷的方法適合用於治療炎性浸潤期壓瘡。

避免紗布覆蓋處拖拉、受壓。再次換敷料時可用生理鹽水將紗布再次濕潤後揭下,防止敷料與創面發生粘連。治療炎性浸潤期壓瘡患者,臨床多用0.5%碘伏消毒,使創面乾燥。但此法容易使傷口脫水,不利於上皮細胞生長,易使生物活性物質丟失,減慢愈合速度。不覆蓋紗布則容易造成皮膚與床鋪等形成擦傷,覆蓋紗布又容易導致敷料與創面粘連,再換藥時易導致機械損傷,增加患者疼痛感,甚至會擴大創面。目前認為,在無菌條件下持續濕潤,有利於創面上皮細胞生成,加速壞死組織脫落,顯著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和創面的癒合。所以持續濕敷的方法適合用於治療炎性浸潤期壓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