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栓的中成藥
生活條件越來越好, 腦血管、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也越來越多, 所以抗血栓的藥物逐漸的走入了大眾的視野。 很多人覺得中成藥的效果比西藥好, 所以想嘗試抗血栓的中成藥, 這種藥最常見的就是丹參了, 這也是不少高血壓患者的常用藥。 本文介紹了幾種抗血栓的中成藥, 來看看吧。
一 抗血小板活化作用的中草藥
(一)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中草藥
1丹參 丹參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提高血小板內cAMP水平, 降低血栓素(TXA2)的合成。 丹參并能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 降低血粘度, 改善微循環。 丹酚酸有糾正鈣穩態失調, 抑制興奮性 氨基酸釋放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特別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比VitE強100倍以上, 也 比VitC、甘露醇和銀杏提取物GEb761強, 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而對凝血系統無 明顯影響, 無栓子脫落和出血等危險, 因此, 丹酚酸是一個很有前途的抗腦缺血藥。
2馬齒莧 最近, 美國科學家小諾曼·賽勒姆發現其中含有一種非飽和脂肪酸, 能抑制人體內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脂酸的生成, 使血栓素A2合成減少, 血液黏度下降, 從而有效地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馬齒莧的鉀含量也較高, 而鉀在人體內可以很好地配合蛋白質修復被破壞的組織和血管, 減少中風的發生。
3西紅花 西紅花總苷體內給藥能明顯延長小鼠的凝血時間, 對ADP和凝血酶誘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且呈劑量依賴性關系。 給小鼠iv血小板聚集誘導劑后, 由于肺微血管形成血小板血栓導致動物呼吸困難, 西紅花總苷可使ADP和AA所致小鼠呼吸窘迫癥狀明顯緩解。 大鼠頸總動脈—頸外靜脈血流旁路法形成的血小板血栓, 西紅花總苷能明顯減輕血小板血栓濕重。
血栓形成與血管內膜損傷、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系統被激活有關, 若能防止血液凝固或抑制血小板功能則可以預防血栓的形成。 而血小板活化的誘聚劑ADP在血栓的形成中具有關鍵作用,
4大蒜 大蒜精油的抗血小板聚集難得作用首先由Bordia報道。 其后發現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一硫化物、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大蒜辣素和阿藿烯等對ADP、腎上腺素、膠原以及花生四烯酸等激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5三七 含PNS的“血塞通”可使血小板膜微粘度隨藥物濃度和孵育時間增加而減少, 能拮抗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小板膜微粘度的作用, 對血小板微粘度的作用大于對紅細胞膜的作用。 三七三醇皂甙能抑制ADP、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活化因子、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聚集,
研究了PNS對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