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便肚子會痛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在排便的時候會感覺到小腹疼痛, 其實這多數是因為腸子在活動的過程中蠕動的比較快, 而導致腸子裡面有一些氣, 這樣在用力的時候就感覺像有人在針紮一樣, 這種感覺就會特別疼痛, 所以想要緩解這種疼痛就要慢慢的用力, 那麼為什麼大便會肚子痛呢?
由於結腸蠕動使各部結腸收縮, 將糞便推向遠段結腸, 這種蠕動常由肝曲開始, 每日2~3次, 以每分鐘1~2釐米的速度向前推進到左半結腸, 到乙狀結腸貯留。 但在進食後或早晨起床後由於胃結腸反射或體位反射而引起結腸總蠕動, 以每小時10釐米的速度推進, 如乙狀結腸記憶體有糞便可使糞便進入直腸內, 蓄積足夠數量時(約300克左右)對腸壁產生一定壓力時則引起排便反射。
排便反射是一個複雜的綜合動作, 它包括不隨意的低級反射和隨意的高級反射活動。
如環境許可, 大腦皮層即發出衝動使排便中樞興奮增強, 產生排使反射, 使乙狀結腸和直腸收縮, 肛門括約肌舒張, 同時還須有意識地先行深吸氣, 聲門關閉, 增加胸腔壓力, 隔肌下降、腹肌收縮, 增加腹內壓力, 促進糞便排出體外。 如環境不允許, 則由腹下神經和陰部神經傳出衝動, 隨意收縮肛管外括約肌, 制止糞便排出。
外括約肌的緊縮力比內括約肌大30%一60%, 因而能制止糞便由肛門排出, 這可拮抗排便反射, 經過一段時間, 直腸內糞便又返回乙狀結腸或降結腸, 這種結腸逆蠕動是一種保護性抑制。 但若經常抑制便意, 則可使直腸對糞便的壓力刺激逐漸失去其敏感性, 對排糞感失靈, 加之糞便在大腸內停留過久, 水分被過多的吸收而變幹硬, 產生排便困難, 這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 排便是可以隨意志而延滯的, 所以應當而且能夠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因此, 早上或早飯後定時排便符合生理要求, 這對預防肛管直腸疾患是有很大的意義。 應該形成起床後或飯後排便的正常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