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內收肌角偏大要不要緊

寶寶內手肌角偏大會導致肌張力不正常, 同時還有可能出現大腦發育不正常, 從而和正常寶寶的智力存在一定的差距。 那麼內收肌角偏大要不要緊, 怎麼判斷寶寶的內收肌角是否偏大呢?下面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內收肌角的相關內容, 其中包括內收肌角在什麼樣的值域內是正常的。

怎樣判斷寶寶肌張力是否過高呢?就目前來說, 肌張力高低沒有儀器或設備能夠具體量化, 但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判斷肌張力是否在正常水準。 具體判斷方法如下:1、內收肌角:檢查時讓寶寶仰臥, 握住寶寶兩膝關節, 使其下肢保持伸直, 然後緩緩向兩側展開雙下肢, 達到盡可能大的程度, 觀察兩大腿之間的角度, 角度隨著寶寶的月齡有一定變化。 正常來說, 1-3個月40°-80°為正常範圍, 4-6個月70°-110°為正常範圍, 7-9個月100°-140°為正常範圍, 10-12個月130°-150°為正常範圍, 超過正常範圍考慮肌張力低,

低於正常範圍考慮肌張力偏高。

2、膕窩角:檢查時讓寶寶仰臥, 讓其骨盆不能抬起, 屈曲呈胸膝位, 然後展開小腿使其儘量伸直, 觀察觀察小腿與大腿之間角度, 正常範圍同內收肌角一樣, 和月齡存在相關變化。 正常來說, 1-3個月80°-100°為正常範圍, 4-6個月90°-120°為正常範圍,
7-9個月110°-160°為正常範圍, 10-12個月150°-170°為正常範圍, 超過正常範圍考慮肌張力低, 低於正常範圍考慮肌張力偏高。

3、足背屈角:檢查時用拇指抵寶寶足底, 其他手指握住小腿及足跟, 另只手將腳掌向小腿方向推, 觀察小腿與足背夾角, 1歲以內的寶寶60°-70°為正常範圍,
小於此範圍考慮肌張力偏低, 超出此範圍考慮肌張力偏高。 這些方法家長可以自己在家都能完成, 一般來說,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會有肌張力高的情況, 但是會隨著發育逐漸恢復到正常水準, 早期檢查時若有肌張力高的情況也不要過度擔心。 像比較大的月齡的寶寶, 一旦查出有異常最好及時到醫院兒科或康復科做全面檢查, 特別是有腦癱高危因素的(如早產、難產窒息等等), 最好還做下腦部核磁, 排查下腦部是否存在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