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怎么判斷是不是膠腸痛

如果等嬰兒發育完全, 會導致孩子的頭部過大, 難產的可能性也相對較高, 從這一層面來說, 所有的孩子都屬于“早產兒”, 因此會面臨著腸胃系統發育不完全的問題, 應該避免給孩子吃成年人的食物, 而使用奶粉、母乳等進行營養補給, 但還是有不少小孩子有絞腸痛的癥狀出現, 這時應該怎么辦呢?

出現絞腸痛的原因

盡管醫學進展日新月異, 但目前對于造成嬰幼兒腸絞痛的原因仍然不明。

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

1. 嬰兒吸乳時吞入大量空氣、哭鬧時亦吸入較多空氣, 形成氣泡在場內移動致腹痛。

2. 喂奶過飽使胃過度擴張引起不適, 饑餓時嬰兒也陣陣啼哭。

3. 牛奶過敏誘發腸絞痛。

4. 興奮型嬰兒對各種刺激的反應。

腸絞痛的癥狀有哪些?

1. 腸絞痛常見的癥狀是突發性尖叫, 有時會呈現聲嘶力竭的大哭, 甚至哭到滿臉漲紅或泛白。

2. 有些新生兒還會有頭部搖晃、全身拱直、呼吸略顯急促的現象;同時腹部往往會有些鼓脹、兩手掌會握拳、兩腳則會伸直或彎曲,

四肢末端則常會呈現冰冷。

3. 上述這些表現可以持續數十分鐘至數小時之久, 無論如何搖、抱、哄, 都無法安撫, 直到寶寶筋疲力竭方才罷休。 有時在排便或排氣后會稍有緩解。 此種病癥在任何時間都可能發生, 不過最常發生在黃昏或傍晚, 每天幾乎都發生在某一固定的時段, 大多在傍晚五時至八時, 以及半夜零時前后。 此外, 此癥也和個人體質有關, 一樣是脹氣或絞痛, 有些小嬰兒反應就比較激烈。

腸絞痛的識別方法

一般腸絞痛的判斷標準是:連續3個星期或以上, 每星期超過3天, 每天3小時以上的無法安撫的哭鬧。

寶寶不哭鬧時, 表現為精神活力充沛, 吃奶量正常, 且體重也都呈現穩重增長, 伴有在某一固定時間段突然的哭鬧、尖叫或者激動, 而且比正常情況持續的時間長, 即可考慮是嬰兒腸絞痛。

連續嬰兒腸絞痛的特點為間歇性的哭鬧, 這種情形與腸套疊很相似。

不同的是, 腸絞痛的嬰兒, 不會嘔吐也不會解出含有血絲的粘液便, 所以此癥狀需排除是否有胃食管反流、幽門梗阻、先天性巨結腸、腸梗阻、腸套疊、疝氣等胃腸道的病態性疾病而造成的哭鬧不止。

如果寶寶并非每日固定型的哭鬧, 而是白天、晚上皆持續, 或斷斷續續哭鬧不安, 或是有發燒、食欲不佳、活力變差等癥狀就應該盡快就醫檢查, 以免漏診, 延誤疾病的救治。

腸絞痛時應如何緩解疼痛

如果確定沒有任何病理性因素存在, 當嬰兒腸絞痛發作而哭鬧不安時, 可先給予支持性療法, 盡量安撫寶寶, 可將嬰兒抱直, 輕搖, 輕拍, 或讓其俯臥在熱水袋上, 或用溫毛巾熱敷腹部。 另外也可以嘗試在腹部涂抹薄荷油或肉桂油,

輕輕的順時鐘方向按摩腹部, 促進腸管排氣, 減輕腸管痙攣以緩解疼痛的癥狀, 對于癥狀嚴重, 采用上述方法仍無法改善, 持續時間較長者, 須及時就醫做詳細檢查, 必要時給予藥物療。

腸絞痛應如何預防

1.可以改善喂食技巧, 喂奶時注意不要讓寶寶吸入過多空氣,

每次喂奶后要輕拍背部排氣, 試著少量多餐喂奶, 奶溫適中, 適時地輕柔按摩寶寶的腹部, 予新生兒穩定的情緒環境, 這些都可以減少發作的頻率。

2.對于母乳喂養的寶寶, 媽媽飲食中的某些物質會進入乳汁中, 寶寶會經由母乳而攝入這些物質引致食物不耐受或食物過敏, 從而發生腸絞痛, 因此喂母乳的媽媽應避免或減少食用高過敏性、高刺激性的食物, 例如乳制品、巧克力、蛋類、咖啡、辛香類食物、堅果類食品、十字花科的蔬菜(比如卷心菜、菜花、西蘭花)等, 以預防或減少嬰兒腸絞痛的發生。

3.對于喂哺配方奶的寶寶, 可使用蛋白水解的低過敏的配方奶粉, 以減低因牛奶蛋白過敏所造成的腸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