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夏天流汗多是怎麼回事

人到了夏天的時候就特別容易出汗, 因為夏天的天氣會比較炎熱, 特別是到三伏季節的時候, 即使你不活動, 只呆著也會汗流夾背, 所以一到了夏天人們就會想躺在涼涼的室內吹著空調吃著冷飲, 不想要外出做工作, 而出汗是人體內正常的一種生理現象, 那麼夏天流汗多是怎麼回事?

正常的出汗是人體新陳代謝的生理現象, 還可以排出體內毒素, 但“出汗過多”就屬於不正常。 不論何種原因引起的出汗過多, 西醫即診斷為“自發性多汗症”;中醫診斷為“汗病”。 中醫認為“汗病”是因虛所致, 故稱“虛汗”。 虛汗分自汗和盜汗兩種:自汗是指清醒狀態下出汗增多;盜汗是指入睡後汗出, 醒後自止。 自汗是由氣虛所致, 即氣虛自汗;盜汗乃陰虛所致, 即陰虛盜汗。

你的情況應該屬於自汗, 出汗多少也因人而異, 不用太擔心, 注意調理就行。

夏天多汗, 汗液最容易加速流失, 同時加快體內鹽分(還有少量的鈣)和營養物質的流失。 首先要補充鹽分, 也要補些鈣。 還應當適當吃酸味的食物或苦味的食物。 酸味的食物, 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鳳梨、芒果、獼猴桃之類, 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 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

又能生津解渴, 健胃消食;苦味的食物有苦瓜等。

另外, 平時還是要加強鍛煉, 增強體質, 提高身體各方面機能的協調能力。 夏天可以減少運動量, 運動不能太劇烈, 運動時間不要過長, 適當就行。 早上晚上涼快的時候散散步, 平時多去遊游泳。

夏天門診常會遇到這樣的患者出現口渴引飲、噁心納呆、腹痛瀉泄、困倦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狀, 這些臨床表現往往與夏天出汗過多有一定關係 夏天出汗多就會大量喝水。 像陳先生這樣汗多, 同時又過量飲水, 或吃冷飲、食瓜果等生冷之品, 會使寒濕停留在胃, 導致脾胃寒虛, 清陽不升, 出現食欲不振、腹痛瀉泄、四肢困倦等症

一方面, 中醫認為:汗為心血, 血汗同源。 汗出太多了, 會耗損人體正氣, 陰液虧虛, 進而導致氣血不足。 另一方面, 出汗過多需要進補, 需補氣健脾、益陰養血, 但只用補益藥又會導致水濕停留。 從中醫角度來說, 治療時要補益兼顧化濕。 金元時期四大名醫之一李東垣有個“清暑益氣湯”的方子, 就可治汗多、氣陰虧虛、濕困脾胃的情況

在飲食方面, 夏天多汗的人應吃清淡些, 多吃煮熟、易消化的食物, 忌生冷油膩的食品。 可適量吃些扁豆湯、綠豆湯、赤豆湯、紅棗和薏仁米湯等, 有健脾益氣、利濕解暑的功效。